第130章 医用工具
之后,刘海中好像认命了一般,再没什么动作。
赵年回来后,听到这个事,得知金甜没受委屈,也就没再关注。
他知道刘海中肯定还会搞事情,但是赵年早有打算,不管刘海中做什么,都脑补出什么动静的!那件事之后,大院就再次消停了。
而聋老太太这间房,也彻底成了赵年的药房.聋老太太房间里的所有家具和遗物,在聋老太太去世的第二天,赵年就让傻柱搬回他家里去了。
所以现在这房间里所有的东西都是赵年的。
这房间里所有的布置,都是赵年和金甜研究后,由金甜在白天找工人完成的。
现在这里主要分成了三个部分,最左边是私人检查室。
在这里,可以做一些比较私密性的检查,以及初步处理重伤。
房间里有床、躺椅以及必要的医用工具。
中间部分是问诊室。
检查室和问诊室中间有隔断,都是后来装修的。
问诊室很简单,就是长桌,座椅,以及等待区的长椅。
最右边则是药房和熬药的地方,同样,和问诊室用隔断隔开了。
这就是赵年的小医馆,地方不大,却五脏俱全,这里所有的家具,都是从外面定做的,然后由赵年完成最后的雕刻和上漆,足足忙活了半个月,才算是基本完成。
为了这个药方,赵年足足花了一千块钱。
其中大部分都用来购买药材和医用工具了。
为此,赵年还特意找朋友帮忙,买医用工具也需要票和证明,不是想买就能买的。
好在赵年人脉广,毕竟是京城的
“玉面小孟尝
“在京城,只要是普通的民用杂事,就没有赵孟尝搞不定的。
郭大爷还是第一次来这里,看到民宅四合院里居然还隐藏这么一间小医馆,很是意外。
沈老也来了兴趣。
他随意观察之后发现,这个小医馆虽然不大,但布局规整,五脏俱全,该有的都有,是个正经医馆的样子。
“这是你弄的?”
郭大爷惊诧问。
“嗯!”
赵年点点头。”这里原本是我们院里一位老太太的房子,前不久她去世了。
房子空了下来,所以我考虑之后,就把这里租了下来。
您也知道,我们这片民宅聚集,居民很多。
而医院离我们这里又不近。
尤其是,去医院价格都不便宜。
所以普通百姓,平时有个发烧头疼脑热什么的,都不去医院不吃药,喜欢硬抗。
因此我就想弄个这么小医馆。
算是给街坊邻里做点小贡献吧!”
“不错!”
郭大爷点点头,四处走走看看,对这个小医馆似乎很感兴趣。
看过之后,郭大爷开口问道:“在你这里看病,你打算怎么收费?”
赵年早就做好了打算,开口道:“普通问诊,三分钱一次。
买药是比进货价多五分钱。
特殊病情,需要我们帮忙熬药的,五分钱一次。
需要吃药以外的治疗,价格五分到一块钱不等!总之,我们这里看病,比医院要便宜至少一半的钱,而且还很方便。”郭大爷眼中更加赞赏了。
他知道赵年不缺钱,如果赵年免费给人看病,或者只收成本钱,那郭大爷都不会满意。
不管什么年代,做善事固然是好事。
可是升米恩,斗米仇,施恩太过就太容易出事了。
永远不要普通人占便宜的心里。
最简单的,如果赵年免费给人诊脉看病,那百分之百会有人为了占便宜,经常来看病,甚至每天都来这里看病,没病他也来。
反正不花钱,来看一次病,图个心安,有什么不好?就当看热闹了!古代遇到灾年,官府开仓放粮,会特意往救济粥里面加石子之类的脏东西,因为这样的食物,只有真正饿急眼了的灾民会来吃,普通人是不会来吃的。
这样就避免了很多人为了贪便宜,明明家里有粮,也来天天蹭饭。
道理都是一样的。
最好的行善从来不是免费付出,是要让受善者付出他能承受的代价,从而让他获得他需要的帮助,这才是最良性的行善。
郭大爷走南闯北一辈子,什么人都见过,对人性很了解。
所以他才特意问赵年价格的事情,只是郭大爷没想到,赵年比他想象的更加的成熟。
他考虑到的,赵年都考虑到了。
看着赵年,郭大爷心中感叹,越来越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连沈老也对赵年刮目相看了。
相比郭大爷,做了一辈子医生的沈老,对这些事其实体会更深。
点点头,既然赵年都懂,郭大爷没再多言。
“行了!咱们开始吧,现在就行针吗?”
“不急!我再给您把把脉,做个全面的检查!您跟我来!”
赵年领着郭大爷来到了检查室,沈老也跟了进来,他需要认真的观察,看看赵年是否真的有本事。
如果赵年是徒有其表,他都不会给赵年行针的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