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春秋鲁国风云

第365章 共姬守礼

春秋鲁国风云 千里草人 2106 2024-06-02 08:15

  共姬之姆张氏觉得,太后对自己要求实在太严格了。

   张氏曾对共姬道:“太后何必如此委屈自己?”

   共姬对张氏道:“傅姆有所不知,知礼守义是为妇之道,作为太后,怎敢不严于律己?傅姆可曾听说过秋胡之妻?”

   见张氏摇头,共姬就对张氏讲了这位秋胡之妻的故事。

   传说以前鲁国有一个叫秋胡的士人,结婚才五天就出门去了。

   结果,秋胡得到了一场机缘,居然在陈国出仕为官。

   鲁国的士人是如何能够跑到陈国做官,这个共姬也不知道,反正秋胡一去未返,这就苦了秋胡之妻秋氏。

   结婚五天丈夫就出国了,对秋氏而言简直是守了活寡。

   秋氏是如何守着这样活寡的,共姬也没说,她要讲的是秋胡。

   五年后,秋胡得到了一个返回鲁国的机会,这令秋胡大喜过望。

   老母亲,妻子,可能还有儿子什么的,五年未见了,这一次要接他们去陈国享福。

   快到自己家乡时,秋胡在道旁边的一处桑园发现一位美女正在采桑。

   由于这位采桑女实在太美了,秋胡顿时被吸引住了。

   普通的男人见了漂亮女人,只要有机会,就会去撩一把。

   更何况,那是在春秋。撩妹绝对不能算性骚扰。

   更何况,秋胡并非圣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而且是一个具有相当色胆的男人。

   秋胡上前搭讪:“春色如此宜人,阳光如此明媚,小娘子如此漂亮,在下赶路如此辛苦。不知可否与小娘子共托桑荫?”

   共托桑荫是几个意思?

   采桑女白了秋胡一眼,她一听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共,是两人一起,两人一起在桑树下的意思。

   在桑树下,一男一女能够做什么?

   登徒子,流氓!

   采桑女白了秋胡一眼,一句话也没说,转过身去另外桑树继续采桑,再也不理会秋胡。

   秋胡越发心痒,他走近采桑女,笑嘻嘻道:

   “古人云,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小娘子力桑,不如见大夫。我乃一国大夫,也有此等财帛,今有缘此地遇娘子,对娘子无上心仪。此财帛就赠送娘子,愿娘子遂吾之愿。”

   这里秋胡说的“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意思就是一个人努力耕作田地,还不如逢个好年景。一个人才能出众善于做官,也不如有个好官运。

   说穿了,就是指只知道努力,还不如有个好运气。

   秋胡的意思就是,你区区一介采桑女,辛苦自不必说,最后究竟能采几个钱?做什么事要靠运气。

   现在你的运气来了,因为我来了,我可以给你钱,给你地位,只要你从了我。

   谁知采桑女根本不为所动,她怒道:“我虽一妇人,但知道什么是礼。采桑养蚕纺织养活家人,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乃立身之本,处世之要。

   你看上去相貌堂堂衣冠楚楚,应是读周礼识礼义之人。但屡次三番调戏于我,内心极为龌龊,不要以为我会被你的财帛迷惑,你若还敢纠缠,那我就叫人了。”

   秋胡碰了一鼻子灰,知道此女贞烈,自己的这点撩妹手段绝对不能得偿所愿。无奈只好离开。

   秋胡回到家中,母亲见儿子回来,更是当上了大官,当然喜出望外,立即命人去将秋胡之妻秋氏找来。

   秋氏听说分别五载之久的丈夫衣锦还乡,欣喜异常,放下桑篮就急匆匆回家了。

   但令秋氏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丈夫,眼前的这个男子,竟然就是在桑地调戏勾引自己的那个男人!

   秋氏顿时感到一阵眩晕。

   秋胡则尴尬不已,正想解释什么,秋氏怒道:

   “你束发修身,辞亲往仕,五年乃还,当所悦驰骤,扬尘疾至。谁知你却调戏勾引路旁妇人,以奉母之金利诱人妇,忘母不孝,好色不正,居心不良,廉耻不顾,礼仪俱失!

   象你这种人,连事亲都不孝,那定然事君而不忠。处家犹不义,则治官定不理。妾不忍见不日将来你身败名裂,也羞于继续成为你的妻子。今日别过,你另娶他人去吧。”

   言罢,转身离去。

   秋胡面红耳赤羞愧不已,等他回过神来,急追出门去,却已不见秋氏人影。

   秋氏去了哪里?东门一河,秋氏已投河自尽矣。

   共姬娓娓道来,傅姆听得呆了。

   不用说傅姆听得呆了,相信看这则故事的任何人都会呆。

   秋胡虽然离家多年,但仅仅五年,难道连自己的结发妻子真的会忘记?

   时间,仅五年;地点,就在自己家附近。

   虽然与妻子仅共同生活了五天,但秋氏五年之内,容貌究竟会有多大变化?那个年代又没有整容一说。

   比较合理的解释,可能是那个年代,男人风流是常态。见过的亲近过的女子多了,也许就会忘了自己应该永远记住的那个容貌。

   但这是表面上的解释,也许这则故事的真正意义,在于到了后世,宣扬妇女要恪守妇道成为统治阶级的需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