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春秋鲁国风云

第671章 孔子修编六艺(2)

春秋鲁国风云 千里草人 2037 2025-01-30 21:17

  言偃,字子游,公元前506年出生,卒于公元前443年,孔门十哲之一。

   言偃是孔子弟子中年轻一辈的姣姣者,吴国人氏,今江苏常熟人,也是孔子唯一的吴国弟子,唯一的南方弟子。

   二千多年前的华夏大地,读书人主要出在北方。但到了后来,嘿嘿,南方的读书人抖了起来。

   科举制度实施以来自公元605年隋朝实施科举制以来,一直到公元1905年清朝光绪帝时期,1300年的历史长河中,自宋代开始,全国学霸大多产自南方。

   我们排排状元之乡,苏州54,福州26,莆田22,安吉20,泉州19,徽州16,常州15,杭州15,绍兴11,宁波7。

   看出什么来了?三大人才大省,江苏、福建、浙江!都是南方。

   但在春秋时期,嘿嘿,南方鲜出文学方面的人才,而吴国的言偃却是一个另类。

   我们在鲁哀公刚即位时提到过他,但仅仅是一笔带过。当时,吴国人在会稽山挖到巨人防风氏腿骨,因不认识最后请孔子辨识。

   当时的言偃,年仅12岁,被孔子的才华所折服,立志拜孔子为师。

   必须要说明的是,儒家弟子,不见得是拜孔子为师的,有许多是拜孔子的弟子为师的。也有的自学成才的,自学的是儒家经典,坚持的是儒家学说,也是儒家弟子,这样的弟子,在孔子时代,当然尊孔子是“吾师”,在孟子时代,就称孟子为老师。

   相信言偃一开始并未直接拜孔子为师,因为言偃专程到了鲁国后,孔子已经周游列国了。

   为了生活言偃就投入季氏,在季氏府上打工,因其才能出众,很快便被季氏家宰冉求看中,年纪轻轻便被推荐为武城邑宰。

   邑宰相当于后来的县令,当时的言偃,年不足二十,可以说是当时鲁国最年轻的县令了。

   言偃才华横溢,通今晓古,尤其擅长文学,与卜商一起被孔子称赞为孔门弟子中文学科目的优秀代表。

   而且,言偃治理武城所用的方法就是以礼乐教化士民,不遗余力地宣扬儒教学说。武城因此大治,年轻的言偃不但深得武城民众爱戴,也在鲁国声名鹊起。

   孔子回鲁后,当然得知自己居然还有言偃这样一位弟子,逐专程去武城看望言偃。

   孔子来到武城,令他意外的是,他居然在武城这个小城,多次听到朗读诗书的声音,发现当地民众遵从礼乐教化,用当时的话讲是“处处闻得弦歌之声”。

   见到亲自前来迎接自己的言偃,孔子随口就笑道:“子游哇,割鸡焉用牛刀?”

   孔子的话当然很高大上,他随口一说就为后世的我们奉献了“杀鸡焉用牛刀”这样的名句,但在当时,孔子纯粹就是一句玩笑话。

   是的,武城是什么地方?鄫国被灭后,季氏将武城给了鄫国末代世子巫,将部分鄫民迁移至此。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武城甚至连华夏都算不上,因为住的很多是当时被认为是东夷的鄫人。

   既如此,那又何必用高大上的礼乐治理民众呢?

   孔子貌似只是随便说说,但其本意就是考察一下言偃是怎么想的。

   令孔子欣慰的是,言偃的回答非赏到位:“曾听老师教诲,当政者因学习礼乐而仁爱,民众因学习礼乐而顺从。推行礼乐教育,终归是有利治理的。”

   孔子听后大悦,他对同行的颜回、颛孙师、冉求等人道:“听听,子游所言,太对了。大家注意啦,刚才为师所言,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千万不能当真。推广礼教,从来都不会有割鸡焉用牛刀的说法。”

   言偃对孔子非赏敬仰,也毫不保留地向孔子汇报自己的执政理念。说起执政,孔子感触良多,毕竟,孔子曾经在鲁国担任过大司寇、行摄相事,是实打实的执政大夫。

   如今的孔子,年近七十,曾经追求出仕为官,意欲将满腹经伦用于治国理政造福百姓上,但终归悻悻而罢。

   如今,见弟子言偃在武城治理得当,孔子非赏感慨,道:“没有活在大道盛行的那个年代,没有活在三代明君当政的年代,遗憾呐。那些个年代,‘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真令人向往。”

   言偃牢牢记住了孔子的话,“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就是咱儒家弟子所追求的大同社会景象啊。

   孔子对言偃:“治理武城以来,武城是否有看得上的人才?”

   言偃心中一动,立即答道:“有一人,乃本地世家,澹台人氏,名灭明,字子羽,长弟子六岁。弟子观之,此人刚直不阿,行不由径,致力于学业,对礼教文学有相当研究,其学识之渊博,弟子十分佩服,夫子何不一见?”

   行不由径,指的是从来不走捷径,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从来不走后门。这样的人,光明磊落,心底坦荡,绝对的君子。

   孔子大喜,在言偃的安排下,澹台灭明与孔子相见。但孔子见到澹台灭明时,见澹台灭明相貌丑陋,心中不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