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成人小说 四合院:开局先打断何雨柱的手

第456章 强大的舰体设计

  这可不是一般的船舶设计,它要求设计者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要精通流体力学 材料力学,还要能对航母的作战使命了如指掌。

   一个优秀的航母舰体,要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性能 ,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可谓千头万绪,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林阳偏偏要在这个领域大展身手,誓要搞出一个独树一帜的舰体设计来!

   首先,林阳着手进行航母的总体论证,他广泛查阅了系统国内外的资料,并请教了海军的行家里手,对航母舰体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

   大体上,航母舰体经历了从常规动力到核动力,从中小吨位到超大吨位的发展过程。

   目前,排水量在 10 万吨以上的超大型核动力航母,代表了航母舰体设计的最高水平

   鹰酱的尼米兹级,福特级,高卢鸡的戴高乐级,都是这一级别的杰出代表。

   它们体型庞大如山,动力强劲,承载力超群,堪称当今海上的霸主。

   林阳眼光独到,立即决定:我们的首艘航母,排水量就定在 10 万吨以上,直接与这些航母最强者比肩!

   接下来,就是舰体的总体布置了,林阳运筹帷幄,对舰体结构进行合理规划:

   首先,要有一个宽大的飞行甲板,用于舰载机起降。

   考虑到舰载机的尺寸和数量,林阳将飞行甲板的长度定在 300 米以上,宽度 70 米以上,以便满足密集起降的需要。

   其次,还要在甲板下预留大量的机库空间,用于存放 维修飞机。

   林阳设计了多个机库,总面积达到了 平方米,可供 80 架舰载机停放。

   同时,机库还要配备先进的消防和通风设施,确保飞机的安全。

   第三,是指挥塔的位置。

   这可是航母的大脑,对信息的捕获和决策至关重要。

   林阳考虑到电磁环境的复杂性,将指挥塔设计成,双塔, 双舰桥,的独特布局。

   一个塔设在舰体前部,叫智慧塔 ,主要容纳雷达,通信等电子设备;

   一个塔设在舰体后部,叫 勇者塔 ,是指挥人员的战斗部署。

   这样,既避免了电磁干扰,又有利于工作协同。

   此外,还要合理布置舱室,走道等艇内空间,为官兵的工作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从食堂到宿舍,从战情室到医疗室,林阳对每一寸空间都精打细算,做到干湿分离,动静分区,给不同舱室匹配最合适的位置。

   在总体布置完成后,林阳又对关键部位进行了细化设计。

   首当其冲的,就是核动力舱了。

   这可是航母的心脏,容不得半点闪失!

   一方面,反应堆和蒸汽轮机等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都要符合核安全的要求,要有多重物理屏障,防止放射性泄漏。

   同时,还要对设备的运转,维护预留足够的空间,便于日常管理。

   另一方面,考虑到核事故的可能性,核动力舱的防护也要做到极致。

   林阳在这里大胆创新,将这个重要舱室设计成了两舱合一的结构。

   即:核动力装置被封装在一个小型的内舱中,内舱四周环绕着一个大型的外舱,两个舱室之间填充隔热 隔声材料,并用特种合金制成的舱壁封闭。

   这样,即使发生核泄漏,放射性物质也会被牢牢禁锢在内舱中,不会危及全舰。

   如此种种,无一不凝结着林阳的心血!

   而材料的选择,则是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要知道,常规船舶所用的钢材,强度 韧性都难以满足航母的苛刻要求。

   林阳思来想去,决定我们的首艘国产航母,要用最先进的新材料来建造!

   其中,用于承重构件的高强度钢,抗拉强度要达到 1000 兆帕以上,比普通船板钢高出 30%,可大幅提升舰体的承载能力。

   而在甲板等关键部位,则要采用新型航空铝材。

   选用铝锂合金作为甲板材料,强度与钢相当,但密度却降低 10%,可以减轻舰体重量,提高航速和续航力。

   至于舰体表面,必须用特种涂层进行防腐蚀,防磁处理。

   这种涂层以改性环氧树脂为主,融合纳米材料,不仅能抵御海水的侵蚀,还能吸收雷达波,降低舰体的信号反射,堪称隐身衣 !

   除了金属材料,像是复合材料 防火阻燃材料,在这艘航母上也将得到广泛应用,所占比例之大前所未有。

   可以说,这艘新时代的航母,浑身上下都洋溢着新材料的现代气息!

   其实,说来说去,最难的还是建造工艺。

   这可不是搭积木,随随便便就能拼出来的,没有顶尖的工艺,再先进的设计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为此,林阳没少费心机,他广泛借鉴军工领域的先进经验,并充分利用新时代的数字化手段,对建造工艺进行大胆革新,可谓煞费苦心!

   譬如,在钢板的切割和塑形上,林阳舍弃了传统的火焰切割,改用等离子切割,再加上数控技术,不仅能快速成型,还大大提高了尺寸精度,降低了变形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