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腊月十八,天气晴朗,气温凉爽,介子归和廖青青的婚礼如期在省城大酒店举行。婚礼在介子归和廖青青的强烈要求下,省去了传统的绕山绕水、半夜接亲的环节。两人觉得工作已经够累了,结婚本来是和和美美的喜事,但因为传统接亲仪式导致半夜不能睡觉,新人疲劳过度气色差,帮忙的亲戚被内耗等系列问题,反而偏离了和美婚礼的初衷。
他们的这个决定老年人们不太赞同,但是年轻人个个喜闻乐见。
婚礼现场布置得红红火火的,是纯正中式风格,婚礼主持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男子。
介子归和廖青青穿了宋朝流行的红妆,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完成了牵巾、拜堂、签婚书、喝交杯酒等系列仪式。
最后,众人皆以为仪式已经结束的时候,主持人特别兴奋道:
“今天的婚礼,是我主持过的最温馨幸福的婚礼了。至于为什么呢?新郎的父母表示有话要说,下面有请新郎的两位高堂上台。。”
介老三和沈慧有些不好意思,两人互相推诿,最后被主持人拉了上去。
介老三接过话筒,有些激动,面上笑得开心极了,结结巴巴用方言说道:
“感谢亲朋好友来我儿子的婚礼,……嗯……最……最最感谢的是他老丈人……,亲家,你辛苦了,培养出青青这样优秀的儿媳妇,我……我……我服了!”说着深深鞠了个躬。
惹得台下众人哈哈大笑。
介老三抬起头来,继续道:
“剩……剩下的,他妈说,慧子能说。”
沈慧打了他一巴掌,接过话筒,一本正经道:
“我儿子归从小话少,木讷,我一直担心他娶不到媳妇,没想到娶到一个这么好的,以后还望我儿媳青青能够管着他,有要求就提,不要让他欺负了去。”
沈慧其实很紧张,但是努力站得笔直,一本正经的,端庄大方。
主持人乐呵呵道:“这婆婆是实在人。”
沈慧继续道:
“我们家是乡下人,不懂太多礼节,也不晓得怎样才能让青青好好和我家子归过日子,我想来想去,只有让我儿子明天赶快把他在城里的房子加上儿媳的名字,子归,这事重要的很,你明天就去办。”
介子归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道:“好,是我没想周到。”
廖青青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半遮着脸害羞道:“不用的,我不怕的,子归很好。”
沈慧道:“必须要的,女孩子嫁了人,在城里要是没自己的房子,就好像没有家一样,所以这个是必须要的。”
廖青青乐呵呵道:“妈妈真好。”
台下的亲戚朋友大多觉得介家有点傻,窃窃私语。有人说:
“听说下了十八万彩礼,礼节五金这些都很周到,现在连房子也要加女方名字,怕不是女方欺负他介家在省城没人吧!”
这话正好被桐竹镇的老林叔听见了,他悠悠道:
“德行……!就见不得别人好。”那人瞬间闭了嘴。
台上的沈慧说完,颤抖着双手边把话筒递给主持人边道:“那……谢……谢谢亲戚……亲戚们。”
这时主持人又道:“你们以为结束啦!我告诉你们,还没结束。这两家人的家长,都在私下联系了我,让我让他们说两句。这男方父母的两句话把新媳妇照顾得妥妥的。这新娘的父亲呢,又要说些什么呢?咱们有请新老丈人。”
廖青青的父亲颤颤巍巍上台,有些老泪纵横,廖青青和介子归赶紧一人扶着他一只手。
他接过话筒,声音不大,有些哽咽。
他说:
“我家青青是个苦命人,但是她很争气,是我的骄傲,也是她长眠地下的妈妈的骄傲。我这生,只希望她和女婿相亲相爱,和和乐乐过一辈子。”
他说着眼泪已流了出来,廖青青也流着泪,去给他擦眼泪道:
“爸,你放心,我们会的。”
介子归也拉着他的手道:“爸,您放心。”
廖青青的父亲擦了一下眼泪,接着道:
“这个……她妈不在,我也不太会讲……亲家礼节已经很周到了,还送了十八万的聘礼过来,我家青青说这钱给我,她私下把这些年的存款拿十八万出来当成嫁妆还给亲家。哎……我没什么本事,给不了女儿什么体面,但这钱该是给年轻人成家立业的,我们双方老人收了都不合适。”
他说着把一张卡强行塞到介子归的手里道:“青青交给你,我放心,你们在奔事业,正是用钱的时候,你拿着。”
台下爆出一阵阵掌声,介老三和沈慧帮忙推辞,但主持人道:
“你们两家成了一家,就不要分彼此了,新郎官先收起来吧,以后要好好孝顺老丈人,这老丈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介子归觉得这样拉扯也不合适,便接下了道:“爸,那之后,我们给您存养老金。”
说完又把卡交给廖青青,有些激动笑道:“媳妇儿,你收着。咱们家,你管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