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小说 1976步步生莲

第425章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976步步生莲 方寸山下 2061 2025-03-10 11:51

  曾茂朝毕竟是领导,虽然同样气得肝火直冲脑门,但依旧保持着理智。

   他没有贸然答应下属们激愤的请愿。

   安抚好大家的情绪后,组织人手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仔细研究了曲卓的方案,并与自家搞出的方案作了对比。

   两份方案的源头是一样的,五十年代老美航空和IBM合作开发的自动订票系统SABRE。

   60年代初期商业计算机逐渐普及,IBM又在SABRE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商业化产品,modem, Bell 103。

   原理很简单,用两个音调来表示“0”和“1”,再通过调制和解调设备,让电脑和电脑之间实现数据转模拟再还原为数字的远距离交互式通讯。

   69年老美军方基于冷战思维,察觉到集中式军事指挥中心一旦遭受毁灭性打击,势必会造成全国范围的指挥瘫痪。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

   于是,基于IBM的远程数字通讯技术,将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和犹他大学四所大学的4台大型计算机进行组网。

   而这个由四台大型计算机组成的网络,就是后世互联网的始祖——阿帕网。

   时间到了75年,阿帕网已经接入了一百多台主机。随着数据交互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开始了第二代网络协议的设计工作。就是我们熟知的TCP/IP协议。

   在77年这个时间节点,TCP/IP协议还处于摸索阶段。

   等到79年老美那边初步验证了可行性,随后加大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项目的推进才会进入高速发展期。

   并于80年前后开始在阿帕网上进行试验。又用了几年的时间,完成了转换工作。

   随后阿帕网被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小部分主机仍叫阿帕网,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余下大部分主机,被命名为MILNET,用于军方非机密通信,并最终发展成了现代互联网。

   当然了,眼下阿帕网还处于相对保密的试验阶段。外界知道这东西,但只知道大致的工作原理。更不可能知道后面的几十年里,阿帕网会发展成什么模样。

   项明、李卫国和徐才能因为在圣巴巴拉分校留学,所以知道,并有限度的接触过阿帕网。

   但很可惜,老美不可能让他们触碰到详细的技术资料。他们回来后,只能鹦鹉学舌似的复述自己了解,或者道听途说的东西。

   而且,因为语言不过关,复述的乱七八糟,甚至臆测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导致“阿帕网”在国内专家眼中,充满了神秘性,甚至被披上了浓厚的科幻色彩。

   好吧,七八十年代,老美的很多先进技术,在我们眼里本就是科幻的……

   经过长达十几个小时的讨论和理论性验证,计算机所多位技术大拿一直认为,集合计算机所所有资源,完全有能力复刻出IBM modem, Bell 103的升级版Bell 201系统。

   基于双向信号用四对八芯专用线路,将曲卓设计中的1200比特每秒的理论传输速率提高一倍,达到2400比特每秒。

   当然,想达到这一目的,还要升级现有的调制解调设计。和传输协议。

   很难,但计算机算上下有决心在短时间内攻破!

   心里有了底气,曾茂朝在办公室休息了不到三个小时,七点半出门奔国科院。

   面见高副院长后,相对客观的陈述了事情经过。并表示计算机所上下同心,愿意接受曲卓同志的挑战,请院领导予以批准。

   高副院长懵了……

   在曲卓开始跟向量计算机和小型通用计算机两个项目后,跟院里打小报告的人简直不要太多。

   所有人都表示,小曲同志作风霸道、恃才傲物、没有集体精神,不注意团结同志等等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但是,民愤盈天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

   一段时间后大家纷纷发现,曲卓只是过于直率,不善于人情世故,对工作效率有极致的追求罢了。

   比如遇到问题和争执时,他总是以最简单最有效的语言明列对错。

   别人用十句话说清的事,他只用五句。中间被省略掉的部分,就是那些照顾别人情绪的,比较委婉的措词。

   而且,小曲同志有个很大的优点。不管是谁向他请教问题,只要他懂的,就一定会毫无保留的解答。

   开始时不了解大家的底子,几句话点出问题的关键后,发现询问者并不能理解。因为脾气急,会出现不耐烦,甚至是言语损落的情况。

   后来对大家的底子有所了解了,面对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知识面较广的同志,就直接捞干货的讲。

   面对理论知识较差,知识面较窄的同志,就会多说几句。同时告诉对方,要加强哪方面的知识积累。

   当大家掌握了曲卓的性格特点后,风评开始触底反弹。年长的资历较老的技术人员,都说他是真正一心放在工作上的好同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