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明末】公主为帝

第60章 坦言

【明末】公主为帝 霜见月明 2052 2024-06-03 14:21

  秦怀贞心急如焚,脚步如飞般穿过长廊。她稍稍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后迅速向左转身,迈着大步踏上台阶,并加快步伐朝着拱门小跑而去。

   此时此刻,只有寥寥数个小厮在默默地清扫着院落。他们刚一抬头看到秦怀贞,正准备向她问好时,却被秦怀贞一连串急切的呼喊声打断:“元伯!元伯!你快出来!”

   听到这阵喊声,李元胤急忙放下手中捧着的《旧唐书》,从里屋快步走出。当他看到满脸焦虑的秦怀贞时,不禁感到十分诧异,连忙问道:“怎么了秦姑娘?发生什么事?为何如此慌张?”

   “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出事,只是总感觉有些不对。”秦怀贞看着面前这个被从俘虏里提拔出来的降将,着实有些后悔,觉得应该去找正牌明军出身更可信一些的彭信古。

   “今天殿下单独在书房见了安西伯,这原本算不得什么大事,可我竟听见殿下在里面哭,我进去看了一眼,却被殿下呵斥出去。”秦怀贞迅速地总结事情的经过,当她说完,李元胤紧绷的身体也略一放松。

   “殿下一向有把握,且安西伯独身一人,又敢做什么?”李元胤自觉不是什么大事,但又觉得应当小心为上,他思绪一转:“这样吧,我去请黔国公前来,请他来劝一劝。”

   “如此也好。”秦怀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难怪殿下夸赞你一向聪慧。”

   “当不得当不得。”李元胤一抚衣袖,“我不过是读了几本书罢了,算不上什么。”

   李元胤被朱媺娖破格提拔,力排众议做了亲卫头领之一,他自认身无寸功又得公主如此信重,惊喜之余只想竭力报国,方能不负公主信任。他平时除了在公主身边,不是练武就是看书,不敢有半点儿懈怠。

   在外人眼里朱媺娖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危机重重,不亚于行走于悬崖之上,不仅仅因为满清的压力,还有朱媺娖对降将降臣的信任实在是独一无二、史书绝无。

   比如元末的察罕帖木儿,小说赵敏爹爹汝阳王的原型,就在平定韩宋山东红巾军的时候,因为招降红巾军将领田丰(同名),结果被这位“身在元营心在宋”的田丰设计请到自己营垒来,将其擒杀,随后重返红巾军队伍。

   于是这位高歌猛进堪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元末风云人物,就这么仓促退出历史舞台。

   这也说明敌军降将不能不防,稍有不慎就一命呜呼,不然历史上让降将死心塌地要拿出来大书特书,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实在太少。

   不是没人劝过朱媺娖,但她就是一概不听,甚至就连巩焴都在听闻她孤身入西营的事迹后专门写信来说,周公尚恐流言日,王莽谦卑未篡时,有些人未必真像说得那么可靠。

   面对巩焴的信当然不能随便敷衍,她回了一封信回去表达了现如今的形势容不得人疑神疑鬼。

   大部分降将都没有辜负自己的信任,在她这里干的十分不错,李元胤立刻去拜见了沐天波。

   李元胤是朱媺娖的亲信,沐天波一听李元胤所说,不假思索就跟随李元胤来到朱媺娖暂居的书房外,大声呼喊:“臣沐天波来拜访殿下。”

   听见外面的喊声,很快书房内传来脚步声,吱嘎一声门被推开,朱媺娖走了出来,泣下沾襟,长长的睫毛上兀自带着一滴泪珠,“原来是沐世叔来了,来得正好,你也听听吧。”她的嗓音略带嘶哑,又扭过头看向李元胤和李元胤背后的秦怀贞,泪珠将落未落,“你去端一盆热水来,上面搭三副帕子,我们只怕要聊很久。”

   很快秦怀贞就亲自捧着一盆热水来了,还是朱媺娖迎了出来,她拿起搭在盆沿的帕子,往双眼上一揩,秦怀贞骇然发现朱媺娖抹在帕子上的并非只有澄澈的清泪,还有斑斑血痕。

   “殿下。”秦怀贞不可思议的低声喊。

   “让大夫给我配点儿眼药。”朱媺娖扫了一眼,作势要亲自端着盆进去。

   只可惜她忘记自己只有一只手,一个趔趄,她眉头不自觉一皱,侧开身示意秦怀贞端进去。

   秦怀贞端着热水进去才看见,不光只有朱媺娖哭泣,沐天波和李定国也一个赛一个的双眼通红,不知道是不是被兔子精传染了。

   朱媺娖亲自捧了帕子给沐天波和李定国,一脸怜惜的说:“都擦擦眼睛吧,哭多了容易伤眼睛。”

   李定国接过手帕,手指还在发抖,沐天波把手帕搭在脸上,再一次失声痛哭。

   朱媺娖安抚沐天波:“不会了不会了,这一次有我不会再这样。”

   秦怀贞没听懂,接着朱媺娖吩咐秦怀贞去端茶水,还注意千万不能让人听见他们的谈话。

   他们深谈了很久,期间朱媺娖只是出来亲自要了一壶茶水,秦怀贞询问是否要用膳,朱媺娖拒绝了,“我没有胃口吃,他们也没有。”

   一直到申时,书房的门才再次打开,朱媺娖双眼通红,却如释重负一般,她转身对李定国和沐天波说:“你们先休息一下,有什么话明天再说。还有今天的话实在是惊世骇俗,你们不要传出去。”她嗓音嘶哑几乎难以分辨这是曾经这声音也如同黄鹂一样婉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