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第15章 三月就旱了

  天启七年,三月。

   种光道带着王二出门,王三打听了一下,才知道他们去帮杜老爷放贷了。

   放贷生意古来已久,会社也会帮忙,一来这样有抽成,二来可以趁机卖卖名头,毕竟会社在明面上,还是不做卖儿鬻女的勾当。

   就算要做,也是让下边的弟子去做,当然都是弟子们单独去对接县里的牙行。

   所谓: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

   而会社下边的营生之中,除了牙这行当,车、船和店、脚就是涉及最多的。

   往往王二他这样的高手带着一帮子人在附近乡里探路,过段日子,就会有会社下属的车夫、脚夫、货郎出动,开始垄断一地的运输、贸易。

   而店主要是在长润里的码头附近,南来北往的客商来了这里,总要打尖住店,所以靠近码头的店铺,要么给会社交保护费,要么就被会社垄断。

   这些往往都算是暴利行当,尤其是处在交通要冲的长润里。

   往来车船脚夫不少,随便抽点水头,都够养活百十号人。

   因此,开春的时候,会社里的人,都是很积极出外勤的。

   到了地方,砍头息一拿,九出十三归一算,王三也才能有了现在打造兵器的资本。

   之前常常带着的柴刀,已经变成了长枪。

   他最近勤快炼枪。

   路青禾是宁夏那边的逃军,算是家学渊源,从小也练武过。

   虽然不及王二,但帮着王三打基础还是可以的。

   王三也认真,他知道保命很重要,所以练枪多是基础动作,也不耍滑,更多时间用来跑步、拉练、俯卧撑这些锻炼身体的事情上。

   积极准备,积极应对。

   一晃又是半个月。

   王二才着家。

   然后,带来了一个不怎么好的消息,知县老爷张斗耀下令征辽饷。

   之前开春的时候粮价下跌,很多农户都把口粮算好,剩下的余粮都卖给了各里的举人老爷。

   结果现在才几天?因为老爷要征辽饷,不算银子,要粮食,于是又猛地涨了几成,之前亏输的百姓,现在亏更多。

   但你就算想要买粮,没有亲戚和门路,粮行会告诉你,没有粮食哩。

   于是,想要粮食,只能去借高利贷。

   这都在王三意料之中,因为辽饷征完,接着就是夏税,夏税完还有秋税,反正当知县的张老爷,肯定得榨干了油水才肯罢休。

   但出乎王三意料的是:“咱们也得交?!”

   王二微微点头:“我是典了地,但牙行来人跟我说,杜老爷说等秋后才有空理财,地契要秋后才死当过户。

   在这时间里,该咱们给的,咱得给。”

   “妈了个巴子!”王三直接气到爆粗口,“这姓杜的,找机会一定弄死!”

   王二手指敲了敲桌面说:“旱情严重很多。你一个月前说可能会冒蝗灾,我之前还不确定,但这次下地走了一遭,遍地蚂蚱,确实有这个可能。至于辽饷,我已经补上了,会社里有人,一般没事。”

   “这帮地主老财,更是祸害。”王三才不是生气亏钱,现在钱没用,粮食才有用。

   真正让王三气愤的是,他杜举人家都这么有财了,还盯着拿点税薅,也是没谁了,难怪明朝后期那么腐朽,那么废物。

   好日子过惯了,不知道死字怎么写了。

   不死到临头,他们不见得会害怕。

   王二没说啥,其实他比王三清楚,这杜家在干啥,无非就是在膈应他王二。

   正月王三帮他立了点威信,已经影响到了长润里的杜家声望,毕竟长润里杜家是大户,结果这种因为没有粮食而食人的事件,虽然只是小事,但不能大张旗鼓的弄出来。

   杜家可以不在,但不能被引导成杜家见死不救。

   王三撺掇王二和会社,就是这么做的。

   长润里的自耕农们,只能当散沙,不能团结起来。

   现在会社团结了他们,就等于变成了会社作为知县、张班头的手套,有能力在长润里跟杜家分庭抗礼了。

   这就是不对的!

   基层权利,永远不会真空,但也是存在多股博弈的。

   现在王二典当土地,算是有求于杜家,这就容易被当把柄敲打。

   王二多看了两眼气呼呼的王三。

   王三也察觉了王二的眼神,平静下来说:“那咱们夏税还够吗?”

   “不够。”王二手中的碗筷放下,叹了一声,“夏税里头还有丁税,我们已经落户了。十几号人,不便宜。”

   王三沉吟一二:“准备好鱼死网破,如果旱情延续,澄城县周围的田土只怕会焦了。到时候就不是青黄不接,而是跟白水县一样的状态了。

   还有,最近在码头打听一下西安府的态度,我担心西安府那边也会遭灾。如果连西安都遭了灾,那白水、陕北的灾民,极有可能沿着洛河汇聚在长润里。

   澄城县周遭也会跟着受到影响。

   你明白吧。”

   王二点了点头。

   他已经彻底信了王三的话。

   灾难当头,肉食者依旧在算计着怎么吃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