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蝗灾
其实关于秦天的事迹,李渊并不是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
最早的时候,他便从李世民的口中知晓了此人的存在。但那只是李世民偶然提及而已,具体情况并没怎么说过。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秦天的名字逐渐传扬开去,甚至就连他这个远离朝堂,已经退位的自己都听到身边人谈及这秦天的名字。
这就显得有些匪夷所思了,毕竟李世民是什么样的人,他是再也清楚不过了。
他的二郎李世民,不但在军事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政治上更是拥护者众多,而能入得了他二郎的眼光的能人倒是没有几个。
可秦天这个不过才十六岁的少年,却被李世民予以重视了,可见他的不简单。
因此,李渊在心中想了想,便有了想要出宫去见见这位被誉为“天才少年”的秦天。
于是,他在心中决定,等下次皇孙女李丽质来看望自己时,便让她带自己去秦家那小子的府上去看看,也顺便看看这个少年究竟有何不凡之处?
就在这时,有一名太监从门外走了进来,随后便对着李渊说道:
“启禀太上皇,陛下来见。”
李渊听后,便立马收回刚才的打算,对着那人人吩咐道:
“不见!吾不见!告诉他,朕累了!”
“遵旨!”
太监应声,正准备退出房门外时 ,一道朗声忽然从门外响起:
“父皇,您这是怎么了啊?”
话落,只见一身常服的李世民从门外走了进来,随后再次对着李渊行了一礼,说道:
“儿臣拜见父皇。”
“免了免了!你今日怎么来了?”
李渊摆了摆手,示意李世民平身。
尽管他对于李世民心中颇有些微词,但他毕竟是自己的二郎,也是如今的天子。所以,李渊还是给了他面子。
李世民站直了身子,看向李渊,随后想了想,便跟李渊说起了心中的那件事……
而在下朝之后的那些大臣们,此时也已经知道秦天工部右侍郎一职被陛下罢免了。这让许多大臣们心中暗喜。
虽然,不知道这位新任工部右侍郎究竟会是谁,但比起这个,他们更觉得没有什么比秦天被陛下罢免更为值得高兴的事情。
尤其是长孙无忌和五姓七望那些长安各家主,为此还私下称赞陛下此举乃是英明神武。
炎热的夏季如同毒蛇一般在空气中肆虐着。这种燥热使得整个长安城都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酷暑很快便过去,秋季悄然来临。
当秋天降临的前夕,一股凉风吹拂而来,顿时使得整个长安陷入了一片静谧之中。
长安街道两旁的树木也在慢慢地枯萎着,一副衰败将死的模样。
然后,长安和万年县的两位县令却是一时繁忙,感觉有些喘息不过气来。
原来,他们已经接到消息。
长安郊外的百姓,如今因为从之前到现在一直都是干旱无比,田地里的庄稼早已枯死,很多人都是吃了野果或者是啃食干硬的树皮活下来的。
虽说现在还没有发生什么灾情,可这也是个危险信号啊!
两位县令急忙进宫面见陛下,将此事一五一十以及他们对未来这些百姓生计的忧虑禀告给陛下,希望能够尽快解决问题。
当然,李世民也绝不含糊,在对待百姓生计这种大事上,随即便将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召进宫中商讨应对措施。
时间转眼已过半个多月,正当众人正想着如何度过这干旱的的季节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散开来……
这日,秦天带着亲兵去了一趟秦家庄,查看水泥路修建的情况时,突然,数只蝗虫从它的眼前飞掠而过。
秦天见此,不知为何,心中莫名升起了一丝不安之感。
于是,他便带人朝着秦家庄的一些田地进行巡查了一番。
如今这些田地,因为连续数月不曾下雨的缘故,再加上关内的夏季酷热难耐,导致田地里干旱无别。尽是呈现出,一块块因干旱的原因所出现的旱缝泥块。
秦天想了想,随即走到田边,拾起一块干旱的泥块,随后他便发现此时这些原本在泥块下的虫卵,已经孵化了不少蝗虫。
虽然这些虫卵并未全部孵化完毕,但这也就时间问题,但好在这些虫卵全部孵化完毕还需要数天之间,这也给了秦天短暂的时间来准备。
秦天想了想,随后便带着亲兵离开秦家庄,直接朝着秦府回去。
秦天回到府上后,已是夕阳西落,天空昏黄,晚霞满天,整片长安都笼罩在这火烧一般的光芒下。
然而,秦天却没得心情来欣赏这晚霞的绚烂。他快步走进自己的书房内,然后将房门紧闭,随手拿出两根蜡烛放置桌前。
他将自己今日所见,以及心中的顾虑等皆写在在纸张上后,便用信封装好放在桌上。
当秦天忙完这些后,长安的夜色也降临。秦天看了看窗外,随后便熄灭烛台,躺倒床榻之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