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重生南宋,泼皮称帝传

第642章 请“军”入瓮计划上

  和高丽达成合作后,胡湘二哥便乘船离开了高丽国。

   在黄海海域,胡湘二哥碰到了鲸鱼群,那长达数米的大海鱼吸引了二哥的兴趣。

   这大的鱼,不得有几万斤肉!

   胡湘的二哥心想。以前的风帆鱼船捕捞这大的海鱼有困难,现在有蒸汽轮船就应该轻松多了,而且可以用火枪远距离击毙。

   以后得建造适合捕捞大鱼的鱼船,不然这大的鱼,拖不到鱼船上。

   虽然从高丽获得近五百万斤的粮食,但那是不够的!

   还得在旅顺口设置一个渔港。

   (旅顺,大连海域渔业资源是极其丰富的,清朝末年,和民国期间,有多达六百艘日本渔民的机动鱼船,在这一带海域捕鱼,有两艘是鲸鱼捕捞船,采用挪威鲸鱼捕捞式船,每年捕捞鲸鱼上百头,)

   胡湘二哥到达刘家堡,在吴大元的陪同下,来到造船场,视察渔船的建造情况。

   现在制约海洋捕捞业的是蒸汽渔船数量不足。

   蒸汽机还好说,材料基本都是钢铁,一些密封用到的铅,锡,及铜活塞环也不缺,而且现在普通渔船用的蒸汽机,制作已经规范化了,产量大增加,每天产五六台船用蒸汽机。

   船用木材数量,目前也不缺少,用的是榆木,现在整个燕赵地带,所有大小榆木禁止砍伐,哪怕是自家院子里的。

   桐油虽然缺乏,用沥青也能代替桐油,用于密封捻缝,虽然不如桐油好,也能将就着用。

   主要还是熟练造船工匠的缺乏。

   再有就是好工匠都去造军用轮船了,因为要优先保证军船建造。

   现在五天就能下水一条一百吨左右的渔船,三百吨及五百吨的渔船也在打造中。

   胡湘二哥对吴大元说,要在旅顺湾内建设渔港及渔民定居点。

   从黄河南过来的流民,先迁移一万过去,一百吨级捕鱼船,分给他们二十艘。

   相对于开荒种地,去海里捕捞渔货,还是收成来的快些。一艘蒸汽渔船每天捕捞千八百斤鱼虾蟹,还不跟玩似的。

   虽然目前秦皇港,刘家堡港在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但离过渡捕捞还远着呢,就是后世渤海每年也有百万吨渔虾被捕捞,整个中国近海渔业资源有千万吨。

   (后世农业部,规定中国近海捕捞总量,控制在一千万吨内,大中型渔船控制在五万艘内。)

   吴大元又带二哥参观了制冰厂,就在渔港附近。

   海洋渔业要是没有辅助的制冰业,就没法去远一点地方捕捞,海鱼太容易腐烂了。

   制冰厂也是耗煤大户。

   吴大元对胡湘二哥说,现在制冰厂,每天消耗五吨煤,天气越热,消耗的煤炭越多。

   “制冰厂,保本经营就可以,尽量运送冻鱼,咸鱼不能天天吃,”二哥说道。

   义顺公主爱吃海鱼,在高丽国时候,开京离海边不远,渔民打捞的鱼,能很快送到开京,要是放在海水里面,还能吃到活海鱼。

   因为义顺公主爱吃海鱼,胡湘的二哥要求,运送冷冻鱼到大名,只给义顺公主一人吃,那也太扎眼,于是大量运送了,至少保证上层阶级吃。

   “要是能修条铁路,到大名府就好了,路上时间短,就用不了那多冰了,”吴大元说道。

   现在所有人都对铁路的快速便捷,极其的推崇。

   要不是战争,燕京到邯郸的铁路早该贯通了。

   而大名城到刘家堡更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

   “现在需要修的铁路太多了,一步步来吧,”胡湘二哥对吴大元说道。

   胡湘的二哥心中的铁路规划更大,想把铁路修到高丽开京,还是坐在火车车厢里面,去哪视察,舒服又方便!

   (其实在清朝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快速运兵,好在奉天和沙俄帝国决战,不经清朝政府同意,用了一年时间,前面和沙俄作战,后面强行修铁路,修建了一条,从奉天(沈阳)到安东(丹东)的铁路,全长260公里长,当时叫安奉铁路,用于和朝鲜的铁路连接。)

   “二少爷,我给你说个事,现在渔船场,那些宋国船匠,想要回去,五年的契约的还没有到,”吴大元说道。

   为提高刘家堡造船技术,在胶州高薪招募了一百多名宋国造船工匠,期限为五年,干满给三百两银子,这些造船工匠的到来,让刘家堡木壳船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不能放他们回去,”

   “我也对他们说,当初说好五年,才能回去,现在不到五年就吵着要回去,要回去,一厘一毫银子也没有,他们说宁可不要工钱,也要回去,说这里比蹲大牢都难受,”吴大元说道。

   这些南宋的船匠吃喝住都在造船场。

   “给他们说,在原来的契约上,到期后工钱再加五十两,”胡湘二哥说道,“定期给他们安排些扶桑女,嗯,还有从高丽运来的大米,分到船场伙房些,”

   “好,哼!他们要是再不知足,我就给他们点厉害看看,”吴大元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