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赵福出使南宋
赵福到了明州,先去拜访了张濡。
向张濡说了,用蒸汽机换粮食,白糖的计划。
“赵兄弟,你们要卖蒸汽机,留着卖给我造船不是挺好,”张濡说道。
“你提供不了粮食,宋国又禁止粮食上船,”赵福说道,“如果宋国同意,这蒸汽机和粮食运输,就交给张兄负责,”
张濡带着赵福拜见了明州的市舶司官吏。
明州市舶司官吏自然不敢做主,派人往临安汇报。
赵福则在明州城,专挑最贵的酒楼,吃喝玩乐。
赵福在望海酒楼,还碰见了蒲寿庚。
如今的蒲寿庚不但得到朝廷大量金银赏赐,还封了官职,在泉州市舶司任职。
“蒲兄弟,想不想在去西洋一趟,”
“赵兄弟,下西洋,上次能活着回来都是命大,”
“蒲兄弟,我们有能让食物几年不变质方法,再加上大火轮船,在下西洋,来回时间是不是就能缩短,水手也能减少死亡,”
“那还得一路建立补给点,给火轮船补充燃料,”蒲寿庚说道,“花钱也不会少,”
“要是每个补给点,都有宋商民经营,那花不了多少钱,”
“南洋还好说,到了西洋,就危险多了,野人很多,但朝廷对火枪管理的很严格,一般宋商人不能持有火器,他们也去不了西洋,”蒲寿庚说道。
“火枪,那还不简单,我们有的是,”
蒲寿庚沉默下,说道:“你问一下胡公子,要是能提供不少于五千杆火枪,二十万发子弹,我在安排我家族的人去一趟西洋,还有五艘蒸汽轮船,”
“蒲兄弟,你这要价也太高了吧!”
“赵兄弟,你也是经商的,去西洋风险太大了,要没有高收益,谁甘愿冒风险,”
“我做不了主,你亲自和胡公子谈吧。”
“去西洋,真没有值钱的物产,要论物产丰富,哪里都比不了宋,那橡胶,我看不出有啥用处,”蒲寿庚说道。
“能把石墨写的字擦掉,”
“就为了擦石墨写的字!”
其实赵福也知道橡胶能干嘛,不过橡胶在大名府,武安,先给文人用于擦石墨写的字,而且卖的挺贵,一块橡胶一两银子。
(我们平时用的铅笔,实际不是铅,是石墨。)
这几天赵福,天天在明州城吃喝玩乐,每天花费近百两银子,但赵福对手下抠门的很,青楼就不要去了,美女如蛇蝎,吃喝呢,可以顿顿有肉有酒。
其实明州的肉类食物价格并不高,赵福的手下在使劲吃喝,也花不了几个钱。
真正的销金窟是高档青楼,那一顿吃喝玩乐,普通人一年的工钱就没有了。
五天后,市舶司官吏告诉赵福,让去临安详谈。
赵福到临安后。
临安街上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让赵福感到惊讶。
这几年武安,大名府发展的够快了,还是没有临安城繁华。
郑清之召见了赵福。
赵福这个二货,见面就给郑清之下跪拜见。
赵福自称卑贱小商贩。
而且史岩之也在,看到赵福那猥琐卑贱的样子,就感到好笑。
这尼玛货在青岛港,可神气了,一到临安怎么变得唯唯诺诺起来。
“你们打算一台蒸汽机换多少粮食,”郑清之品了一口茶问道。
“100匹马力的蒸汽机,粮食一百万斤,”赵福说道。
“一百马力蒸汽机,它太小了,值不了一百万斤粮食,三百马力蒸汽机还差不多,”史岩之说道。
史岩之是知道一百马力蒸汽机,三百马力蒸汽机的大小区别的,因此郑清之才叫上他。
那三百马力蒸汽机是装在八百吨的大船上的。
马力是蒸汽机制造厂,制定的一种蒸汽机功率大小标准,它是蒸汽压力P,活塞面积s,活塞行程L,每分钟运转次数N的乘积。
具体来说,那个三百马力蒸汽机,气缸直径500毫米,一百马力的蒸汽机气缸直径300毫米。
气缸直径大了,那对应的锅炉也大,或者锅炉数量增加。
当然并不是气缸直径越大,马力就越大,也和锅炉提供高压蒸汽量有有关。
往锅炉里猛加煤炭,炉膛烧的越旺盛,那蒸汽机曲轴就转的越快。
这个道理很简单,南宋很多操作蒸汽机的工匠都知道。
而且同样的蒸汽机加好煤,劣煤,蒸汽机输出功率也不一样。
(在甲午海战,唐山的开平煤矿负责人张翼,因为北洋水师出的煤价低,而且还不按时还款,就把好五槽煤,按市场价卖给外国商人获利,给北洋水师提供劣质的八槽煤,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作战时候,看着浓烟滚滚,就是行驶的不快,气的丁汝昌大骂。)
“赵福,这次你们不能再耍诡计了,你们自己轮船用的锅炉,和我们用的不一样,”史岩之说道。
“一样的,我们火轮船跑的快,是我们用的煤好,火力旺,”赵福说道,“我们武安的煤烧起来都没有烟,也不呛人,坊子煤矿的煤,史大人你也知道,冬天你不也是用木炭取暖,不使用坊子的煤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