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亮剑:开局丁炸桥,自酿地瓜烧

第91章 闹麻了,继续申请1个联队进入山区扫荡

  新五团刚刚成编,便立刻大张旗鼓的开展了清乡锄奸活动。

   打听汉奸伪军的踪迹,到晚上摸上来一一检查。

   故意做出大动静,吸引一部日伪军兵力过来清剿。

   以两个游击大队五六百人的战斗力,仅靠伪军跟宪兵队不够,至少得鬼子安排步兵大队1-2个,进入山区扫荡。

   新五团有步兵炮、重机枪这类重武器,妥妥的主力团的标准。

   只要往山沟里一蹲,拉出三个营不是问题。

   被云中山区一闹,参与围剿第四军分区的兵力又分散了2个步兵大队。

   崞县总得需要一个步兵大队,负责沿途铁路线的安全。

   盘点一下目前参与扫荡的兵力,

   独立12联队,拆分2个步兵大队前往云中山区;

   独立混成第三旅团,留守同蒲铁路沿线;

   步兵水户联队在系舟山与新三团、独立团交锋;

   剩下只有独立12联队一个步兵大队兵力,再加上独立混成第9旅团。

   池之上贤吉顿觉得开玩笑一样,我申请了两个步兵联队过来参与围剿丁伟主力,咋只剩下一个步兵大队了?

   什么都没做,两个步兵联队夸夸干出去了。

   哦,还忘了一支部队,从太原调过来的独立炮兵大队。

   山区扫荡,炮兵大队还不如步兵用着舒服。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对五台山区展开攻势。

   雨后的土路泥泞,日军的车马逼近到山区附近,放眼望过去,山上的杂草遍布,连像样的山路都没有。

   第四军分区分散布防,在第一线只放了小股的游击兵力,以及配备狙击步枪的神射手。

   躲在暗中,不断狙杀冒进的士兵。

   神射手不显山不露水,可他们击毙的鬼子数目与日俱增。

   今天干掉8个,明天击毙10个,后天再来7个。

   累加起来,击毙的日寇是非常可观的。

   一大片山头,放2个侦察兵,是狗子跟赵大海的配合。

   经过一段时间作战,狗子已经逐渐的成长开,快成为独当一面的侦察兵了。

   已经狙击干掉28名鬼子,缴获步枪16支,手枪1支,子弹400余。

   尤其是枪法出奇,见鬼子搜查过来,主动瞄准开枪。

   在700多米的距离,一枪干掉排头兵。

   日军小队立马警备,搜寻开枪位置,以轻机枪朝着可疑位置扫射。

   见日寇没发现自己藏身处,再度探出枪口,瞄准鬼子轻机枪手,干净利索的一枪,射穿脑门。

   很喜欢中远程狙击的感觉,一把枪在手,整个战场都让人血液沸腾。

   眼看枪声吸引了鬼子,另一处的赵大海担心狗子的安全。

   不顾危险的开枪射击,吸引鬼子目光,给狗子撤退创造机会。

   年轻人胆子大。

   初生牛犊不怕虎,撤退的途中,依托在一棵歪脖子树上,瞄准射击。

   一发子弹干翻一个敌人。

   三枪三中,击毙3名鬼子。

   狗子跑得飞快,猫着腰,拎着枪,迅速的跳下山头。

   日军小队竟然产生了停顿不前,不敢追击的想法。

   这伙支那军中,隐藏着一批神射手,能够在七百米的距离开枪射击。

   零星的几个神枪手,可以在800米左右的距离开枪,保证一定的精准度。

   水连珠步枪的精度高,枪管长,弹壳容积大,使用的凸缘子弹,方便枪膛内定位,有利于枪械的精度瞄准。

   优秀的战士,配上良好的步枪,自然可以保证射击效果。

   我们华夏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人口基数大,有天赋的神枪手多了去了。

   不少人拿破枪都能打出远距离爆头效果。

   换上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射击效果更佳。

   这让扫荡的鬼子倍感头疼,遇到第四军分区的侦察兵,往往在先天上处在了劣势。

   没有武器装备的优势,小鬼子也就靠着武士道不怕死的精神来支撑作战了。

   通讯兵赶过来与丁伟汇报。

   今日有多股日军进入山区,与前线游击部队交火。

   日军迅速投入了炮火,清扫山区。

   “看来第九旅团的鬼子还是心里有数的,知道贸然进山是送死,只在边缘打打炮,放放枪,坐一坐扫荡的样子。”

   “通知主力部队,做好备战准备。只要日寇敢踏进山区深处,寻找并主动制造战机,咬下一块肉来。”

   遇到丁伟的部队,饶是作战经验丰富的独立第九旅团,也颇有些有力无处使的感觉。

   大炮打在山头,放空多发炮弹。

   看起来威势赫赫,实际没什么杀伤力。

   这片山区分部的兵力极少,一个山头两三个人。

   炮弹落下来,被砸中的概率跟中奖差不多。

   除非点特别背,一般情况下,炮弹根本打不着。

   安排步兵上去清扫,望山跑死马,鬼子小队爬上去再爬下来,至少小半天功夫浪费了。

   交战一天,八路的尾巴都没摸到,反而把士兵累的够呛。

   一拳打在棉花上,让鬼子少将颇为不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