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十虎之力,我不喜欢讲道理

第287章 久旱逢甘霖

  宴会之上,华灯初上。

   光影交错中,陈珪、陈登父子姗姗来迟。

   陈珪虽年事已高,却仍保持着一份儒雅与沉稳,眉宇间透露出历经沧桑的睿智。

   而陈登则年轻有为,神采奕奕,眉眼中满是勃勃野心。

   二人进入宴会大厅,瞬间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这父子二人并未直接入座,而是径直走向刘骁所在的席位。

   陈珪先行一步,躬身施礼,声音洪亮而又不失谦恭:“燕王殿下,老夫陈珪,携子陈登,特来向殿下表达敬意。”

   “我父子二人,对燕王的崇敬之情,宛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啊......”

   刘骁抬眸,目光如炬,却并未立即回应。

   他静静地打量着这父子二人,心中早已洞悉他们的来意。

   徐州城内,谁不知陈珪、陈登父子二人乃世族的代表人物,一直觊觎着更高的权位。

   古时候,世族一直都是很厉害的角色,能够控制很多事情,也能做到很多州牧做不到的事情。

   陈登见刘骁沉默不语,心中不禁有些紧张。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开口道:“殿下.......我父子二人对殿下的威名与才智仰慕已久。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刘骁闻言,微微一笑,却并未接话。

   刘骁端起酒杯,轻抿一口,这才缓缓道:“陈老先生和陈公子过誉了。本王此次前来徐州,不过是奉天子之命巡视而已。”

   陈珪见状,连忙接口道:“殿下谦虚了。我大汉十三州,谁不知燕王殿下英明神武,乃百年罕见的盖世英雄........”

   陈珪一番话落,宴会之上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众人都知这陈珪父子在徐州的影响力,此刻他们如此恭维刘骁,显然是想投靠这位权势滔天的燕王......

   陈登见父亲已经表态,也急忙上前一步,满面诚恳地说:“燕王殿下......徐州地处要害,如今却四面楚歌。北有曹操虎视眈眈,东有袁术心怀不轨,南有孙坚蠢蠢欲动,更有山越、黄巾余孽不时骚扰。徐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如今殿下亲临徐州,真乃我徐州之福,百姓之幸。殿下,您就是徐州的救星,是久旱逢甘霖啊!”

   陈登说着,眼中竟泛起了泪光,仿佛徐州百姓的苦难都压在了他的心头。

   他这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语,让在场之人都为之动容。

   刘骁看着陈珪父子,心中不禁暗笑。

   陈珪深深一揖,声音洪亮中带着几分谦卑:“燕王殿下.......老夫陈珪,携犬子陈登,特来向殿下致以最深的敬意。”

   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卷精致的卷轴,双手奉上,“燕王殿下,这是老夫的一点心意,请殿下笑纳。”

   刘骁瞥了一眼那卷轴,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显然是陈珪精心准备的贺词。

   他微微一笑,示意刘备接过,然后将目光转向陈登。

   陈登见状,立刻上前一步,满面堆笑地说:“殿下......我父亲对您敬仰已久,得知您莅临徐州,特意准备了这份贺词,以表达我们父子对您的崇敬之情。”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谄媚和恭维,仿佛每一个字都浸透了蜜糖。

   刘骁心中暗笑,面上却不动声色。

   刘骁接过刘备递过来卷轴,轻轻展开,只见字迹工整,言辞华美,无一不透露出陈珪的用心和谄媚。

   他抬头看向陈珪父子,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陈珪见状,连忙趁热打铁:“殿下......徐州离不开您啊!您看看这四周.......”

   他环顾四周,指着宴会上的宾客,“他们都是徐州的文武群臣,也都是我大汉的子民,但他们都期盼着您的庇护。徐州四面楚歌,只有您能带领我们走出困境,让百姓安居乐业。”

   陈登也急切地补充道:“是啊,殿下!您就是徐州的救星,是久旱逢甘霖!我们父子愿为您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宴会之上,随着陈珪、陈登父子的谄媚之词不断出口,气氛逐渐变得微妙起来。

   华灯之下,文武群臣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面露不屑,有的心生羡慕,有的则陷入深思。

   一位身着锦衣的中年文士,眉头紧锁,心中暗叹:“陈珪、陈登父子这般谄媚,真是令人不齿......身为士人,怎能为了权势而如此卑躬屈膝?”

   中年文士的目光,透露出几分鄙夷,手中的酒杯也迟迟未曾举起。

   另一位武将则面露不悦,他身材魁梧,一脸络腮胡子,显得威风凛凛。

   这个武将心中暗骂:“这两个老狐狸,明摆着是要投靠燕王,却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哼,真是不要脸!”

   他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的刀柄,仿佛要用武力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然而,也有人心中羡慕不已。

   一位年轻的文官,看着陈珪父子在刘骁面前滔滔不绝,心中暗想:“看来他们是要抱住燕王的大腿了......哎,我要是也能像他们一样,豁出去脸皮,有机会向燕王表忠心,那该多好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