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我自江湖来

第88章 曾恐相逢犹梦中,红烛青杏小登科(中)

我自江湖来 七耳在右 2118 2024-06-06 10:52

  飓风。

   巨浪。

   暴雨。

   雷动。

   日出之国,东瀛扶桑。

   岛国在陆沉,大地在四分五裂,这只是开始,还未结束。

   石见国国民还未曾意识到灾厄正在降临,今日或许便是他们留存人间的最后时刻,恐怖的噩难正在迫近。

   又或许,高天原众神会庇佑他们?

   当百尺巨浪汹汹扑来,海岸被吞没,房屋被摧夷时;当大地开裂,高山摇撼时,人们才惊恐的发现:

   神佑,并未降下!

   昏暗的天空中陡地裂开一条缝隙,光明从缝隙中透出,金光灿灿,就在这光芒中,一柄或说是一座巨大的剑岳,正飞速斩来。

   巨剑当空,斩灭星辰。

   大剑急急。

   人们还未从惊慌中回过神来,巨剑已星坠而来“扑哧”一声斩入地下,跟着又自地下飞出又是一剑、一剑、再一剑。

   整个石见山山麓被斩出了一个圆形的渊堑,绕着整座山,渊壁光滑如镜,渊下漆黑一片深不见底,而巨剑斩下最后一剑补全圆圈后却未再飞出来。

   稍顷,石见山摇摇晃晃的撼动了起来。

   “快看,石见山在长高…”

   有眼尖的人哇呀呀的呼喊了起来,叫喊声吸引了更多的人注目凝视。

   石见山在摇动,晃荡中也在缓缓的拔高,细眼望去果真似在长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长高。

   但,山怎么可能会长个子呢?

   这个问题很快便有了答案。

   山不是长高。

   石见山整个被斩,被方才的巨剑从四面八方、从地脉深处被连根斩出。

   于是拔地而起!

   所以远看之下是在缓缓“长”高!

   “山…飞…走了!!!”

   地上的人惊恐交加的望着整座石见山拔地而起冉冉升高,膝下一软跪倒在地哀哀嚎道:“伟大的天御中主尊、尊贵的伊邪那岐命啊!求求您张开神目,注视世上您可怜的子民呀!请您降下您的威能阻止这一切呀!请您平息苇原中国的动荡抚去诸海的愤怒吧……”

   高天原的众神听没听见地上的祷告没人知道。

   但郭友却听得到。

   便见他冷冷的哼道:“夷狄,蛮夷也,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古人诚不欺我!”

   “老祖宗的话,一针见血!”

   咱那迷人的老祖宗就是靠谱,不说别的,光是这先见之明便甩了后人几条街了。

   没心情理会底下的那些鬼哭狼嚎,郭友手上不慢,早已全神贯注将大部份神念与霉元尽数加持在巨剑上,托着那座银山稳稳的踏上了归途。

   ……………………

   奄美大岛,琉求国。

   皇宫。

   垂拱殿内。

   黄昏。

   百官臣工早已不在,殿内仅得皇帝与左右大相外加两宦官共五人仍在说话,殿时灯火灿烂,先前掌灯侍女一俟时漏近度便已将烛火点亮,又挂了宫灯在顶,因而虽值近晚殿内却光明亮堂。

   今日发生的事比较多,也挺突然。

   先是画卷里的老祖宗活生生的现于人前,无论音容笑貌还是气质都与供奉着的古画里的人一般无二,更有宋御带自陈同门之谊,着实今皇帝与百官艳羡不已。

   虽然宋御带平日里很是低调,也无法与老祖宗的地位相提并论,但好歹她们是同门师兄妹呀!

   再说了,就宋御带望向老祖的目光,谁知道未来有一天就怎么什么那样了,是吧?

   琉求国国土面积不多,国内虽也风调雨顺,国民安居乐业,但若是能与老祖宗多攀附点关系总是好的嘛?毕竟,国民们不知道,百官们都晓得皇帝的高祖姑母可就在中原住着的,那位可是活了两百多年仙子一般的人物啊!

   好吧,人是经不住念叨的。

   老祖宗才刚露了个面认了个亲说了句话,转眼就腾云驾雾离开了,顺手还带走了宋御带和伤愈归来的风护军。

   这边前脚才走了,那边又来了位老祖。

   皇帝的高祖姑丈来了,两位!

   琉求国与宋廷相似,文以汉字,饰与汉服,食与米粮,住以汉工,宫廷民间处处相若,因立国初时便早有大批汉民多次跨海迁徙而来,人数数以万计,更在宋廷落幕后大量组织江南流民渡海,最多一次有十多万人之巨,因而现如今的琉求国内大部分国民都是汉人,本土生番倒是罕见,多数早已与汉人通婚或是汉化。

   这也是琉求国内民俗风俗处处都与中原相似的原因了,几百年下来虽略有变动,但对于祭祀祖先这一礼俗却从未变动过。

   王语嫣与阿碧偶有几次在皇室大祭祀时现身过,但大都是惊鸿一现,露个面而已。

   而今日,两人却是联袂而来。

   有心思活泛的大臣一下子便猜到两女是为谁而来的了,参拜过后便大声恭贺道:“下臣贺喜秦国大长公主,贺喜吴国大长公主!”

   王语嫣长居天山,又因擂鼓山逍遥派之故,加上辈分之故,因而早些年授封秦国大长公主之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