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67章 灭国如喝水

  【焉耆国灭亡之后,整个大唐周边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从644年,也就是贞观十八年起。

   首先是朝鲜半岛局势变化,高句丽的大臣渊盖苏文弑杀其王,立侄子为王,把持国政,并与百济国合谋瓜分新罗,新罗向大唐爸爸求援。

   李世民派人调停,但是高句丽不给面子,于是最终下定决心,亲征高句丽。

   贞观十九年,从二月进军到九月撤军,唐军阵亡两千,俘敌七万,连克十余城,并缴获辎重无数,未灭高句丽。

   同年,北方的薛延陀可能觉得大唐爸爸在暴揍高句丽,没空管他,于是悍然进攻夏州,结果被大唐守军击败,可汗阵亡,因此陷入内乱。

   辽东战场撤回的李世民觉得此时的薛延陀已经没有了存在价值,发出了灭国令。

   征高句丽的唐军直接转道西进,大败薛延陀,逼得其远遁漠北,但其国未灭,战争就还不能停。

   贞观二十年六月,李积仅率两百骑兵出漠北,招敕勒九姓部健儿为番兵,并对薛延陀发出了最后通牒:

   要么降,要么死。

   薛延陀剩余的两大酋长一个降服一个奔逃,李积大怒,带领番兵追击。

   同年七月,李积斩首五千,俘三万,薛延陀汗国覆灭。

   而就在二凤对辽东和漠北用兵的同时,西突厥又起了变故。

   好消息是二凤扶植的西突厥可汗很能打,坏消息也是他太能打了。

   就在唐朝剿灭薛延陀的同时,唐朝扶持的西突厥可汗也成功击败了对手,结束了突厥长达二十年的内乱,成为新的大可汗。

   儿子长大了,不想叫爹了,这就是西突厥的现状。

   不过看着唐朝又灭了一国,西突厥大可汗寻思了一下,派人到长安请婚。

   这类以公主换和平的交易在任何朝代都不新鲜,但二凤就显得别具一格:

   “上许之,且使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五国以为聘礼。”

   五国为聘礼方能娶大唐公主,西突厥大可汗看着这天价彩礼大怒,双方关系正式破裂。

   而对唐太宗来说,这个聘礼也并非有意羞辱西突厥大可汗。

   他的想法也非常朴实:

   若不能将西突厥彻底赶出西域,大唐那是寝食难安啊。

   双方无法达成和解,就此问题是必然要重新碰一碰的。】

   侯君集坐在椅子上,看着这大唐的风起云涌,心生向往。

   真好啊,辽东击贼,北面灭国,西域不相让。

   这大唐处处都是好男儿建功立业的地方,但……

   这历史已经和一个死人没有关系了。

   光幕中的自己,破高昌时怎么就管不住那手呢?

   侯君集一边失落,一边自怨自艾。

   李世积则就是显得喜气洋洋了。

   随陛下攻高句丽!

   两百骑灭薛延陀!

   虽然比不上李靖老将军,但绝对算不上差。

   就连眼含艳羡的苏烈,此时在李世积眼中也眉清目秀了起来。

   “懋功真乃将才也!”

   李靖首先夸赞:

   “两百骑灭国,纵览青史,想来亦不多见!”

   李世积反而矜持了起来:

   “若无代国公袭灭颉利之余威,若无陛下之天威,这敕勒九姓焉能如此顺服?”

   “此番灭国非世积之功,乃大唐之功也。”

   说着李世积还瞟了一眼苏烈。

   “将军武烈传世,堪称吾辈楷模。”

   苏烈干巴巴奉承道。

   李世民则是眉头拧起来,只觉得这四方都不让人省心:

   “这薛延陀竟也是如此不晓利害之辈?”

   这薛延陀的可汗夷男是近距离亲眼看了东突厥如何被灭的,竟也生此不臣之心?

   “问题应当出在那返故土的突厥部众上。”

   长孙无忌将一抹兴奋色按压下去:他果然还是起复了!

   不过现在不是开心的时候,应该先为陛下分忧:

   “大家令那突厥部众返回故土,必册其可汗,令薛延陀退守以让薛延陀休养生息。”

   “而薛延陀……”

   话犹未尽,李世民也点头,就算那薛延陀同意退守,其部众必然也心生怨言,长此以往……

   “果然狼狈。”

   李世民轻叹,觉得对自己的评价说的实在没错。

   对这突厥人的处置,实在是太狼狈了。

   不过北地终归还是尽在掌握,毕竟颉利一灭,其后不过一盘散沙罢了。

   因此将目光转回西域,李世民轻叹:

   “这西突厥的大可汗,怎么就是不愿做朕的驸马呢?”

   陛下目光真挚,但臣子们很不给面子的笑了出来。

   “若是这西突厥大可汗能同意此等条件,必先被麾下大部落群起而攻之。”

   杜如晦摇头,觉得后世说的没错,陛下这压根就没想好好谈:

   “五国之地,近乎西突厥一半领土,割半国而娶大唐公主称婿……”

   房玄龄接上话茬道:

   “恐怕我大唐的公主还没到,这西突厥大可汗项上人头就已不翼而飞矣。”

   甘露殿众臣对于胡人习俗并不陌生,一旦动乱起来换可汗简直比换衣服都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