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99章 徐庶你咋不结婚

  有人忧愁,那自有人欢喜。

   虽然认真算起来从军不过才短短一年,但对赵阿来说,秭归的种田生活却仿佛是十年前的事情。

   总是收拾不干净的小院,天晴会从房梁上落土的破屋,草床上的茅草都要被睡成齑粉,以及埋在床下的那个存钱陶罐。

   父母死后便逐渐断绝来往的亲戚,以及碎嘴婆子们每天下午在巷口的聒噪议论。

   交不完的田赋,除不完的杂草。

   那是一种被赵阿已经完全抛弃了的生活。

   从军之后赵阿能感觉到自己的变化。

   江陵城豪掷百钱干饭。

   汉水上力拒曹军建功。

   樊城给荣死袍泽收尸。

   荆襄北教民种田之法。

   也是直到如今,赵阿才明白了当初李公脸上那股捉摸不定的神色是为何。

   当时面对赵阿抱怨秭归的生活乏味。

   李公只是笑着说,此般忧愁,北地百姓求而不得。

   彼时赵阿只当是安慰推脱之语,如今看来反倒是一腔真心实意的感慨。

   而且回忆起来,李公一个北人从兖州一路南下,最终还买了条船追随着玄德公去了成都。

   他赵阿一个再标准不过的南人,却追随着关将军一路北上,誓要打入中原,瀚海平贼寇。

   他如今识字尚且还没多少,说不来什么高深的话,只是觉得很有意思。

   赵阿还没唏嘘完,忽然脑袋上一下疼痛将他拉回现实。

   “赵阿!火都熄了!想什么呢!”

   巡逻至此的赵累没好气的一个爆栗将赵阿拉回了现实。

   手忙脚乱的一顿添柴扇风,灶火终于是被赵阿救了回来。

   顺手掀开大铁锅的锅盖,用笊篱将浮沫潦草的撇了一下,赵阿这才嬉笑道:

   “赵都督又救我一命也!”

   赵累摇摇头:

   “此前你那不过是小风寒而已,即使无我赠药,你安心在营房内歇上两天多半也能痊愈。”

   “如你等籍贯在南者,不识北方严寒,初见染上风寒再正常不过。”

   赵阿哈哈大笑:

   “染风寒而死者又不是没有,再说俺可是真的吃了赵都督的药粉才病愈的,如何不是赵都督之恩。”

   “赵都督,俺给伱先盛碗肉汤暖暖身子吧。”

   赵累哭笑不得:

   “这是徐军师射的鹿……不过怎地会让你在此烧火?伙夫呢?”

   说到这个赵阿情绪便有点低落:

   “俺们一什都回去过年了……独留我一个。”

   如今已经是腊月,克复荆州之后,关羽和徐庶考虑到麾下士卒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荆州人,故而做出了换防上的调整。

   毕竟荆北的民心需要尽快重新收拢,百姓的生活也需要尽快回到正轨。

   于是以北地劲卒御守荆州的入口堵阳,命老卒与新卒混编驻守荆北宛城。

   余下的荆州士卒里,故地在荆北,且有家可回者,有坟可祭者,可归乡过年。

   今岁大胜曹操,全军几乎皆有胜功和赏赐,这批归乡的士卒也算是小小的衣锦还乡了。

   刘备的行事,关羽的决断,荆襄的胜况,以及远方汉中模糊的消息,这些消息会通过这批士卒之口,零零碎碎撒遍荆北的每一片角落。

   听闻赵阿说伍中皆归乡,赵累倒是记起来:

   “你不是说你家在秭归……”

   不过话犹未尽,看到对面的士卒表情赵累就懂了。

   理解的拍了拍肩膀,赵累宽慰道:

   “那今岁便在军中过年便是。”

   赵阿点点头,心里好受了点,倒是记起来李公曾说刘皇叔也是从北方逃过来的,那么……

   “赵都督,你与关将军也多年未归乡了吧?”

   赵阿轻声问道。

   “我离开故乡至今,已经九年矣。”

   说着赵累也是一脸慨然之色:

   “关将军离乡至今,应当已有二十几年了。”

   二十几年!赵阿默然,他才不过二十几岁罢了。

   “赵都督,你对俺有救命之恩!”

   “俺愿为将军效死,帮赵都督和关将军返乡!”

   赵阿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报答赵都督的方式,高兴不已。

   但一个声音打断了他。

   “谁要你效死?

   徐庶揭开锅盖瞧了瞧,没好气道:

   “皇叔也不需要你真的效死,最好还是平平安安活下来,娶妻生子!”

   “活到天下平定,到时候有一座好宅,数十亩良田,妻子相伴,这才该是汉儿有的生活。”

   徐庶拿着锅盖,另一手抄起筷子直接插入肉中看是否熟透。

   赵阿觉得自己想不到那么远,于是直截了当的对徐军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可徐军师你不也未曾婚配?”

   片刻后,兼职伙夫赵阿被临时调配到了街道上站岗。

   摸摸脑袋上的筷子印,赵阿犹自不解:

   “俺讨不到荆妻也就罢了,军师怎么也讨不到?”

   “而且讨不到的话直说便是,俺又不会取笑!”

   而在宛城内府,关羽捋着胡须听着赵累与他说刚才的插曲,不由得也是大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