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末之开局拥有龙象之力

第255章 颜文袭营高欢撤退,厚待敌嗣民心归附

  半月之后,吴狄让黑山军驻守蓟县。令李克用率领翎鸦军,奔袭泉州。

   他则亲领大军,南下安次。

   在安次的高欢,收到斥候汇报,吴起亲领三万大军前攻安次。

   他立即召来众将,商议对策。

   翌日,吴起率大军抵达安次,于城外五里处安营扎寨。

   颜良、文丑等武将想趁吴起大军立足未稳,出城攻打一番,高欢不许。

   因高欢观吴起大寨看似杂乱无章,但他敏锐地发现其中暗含军阵。

   在城外的吴起,见高欢未派人出城来攻击自己,朝身旁的黄忠、武仇等人道:“这高欢,用兵谨慎,不好对付啊。”

   几人闻言,也是齐齐点头。

   次日,吴起派人进城,明着从道义上谴责冀州军,并要求冀州军弃城归降。

   暗地让人在城内挑拨颜良、文丑与高欢之间的关系,让颜良、文丑出城交战。

   高欢乃袁绍外甥,年纪轻轻便是一军统帅,让冀州真多文武不大服气,尤其是武将。

   颜良、文丑二人,乃是袁绍麾下少有的悍勇之将,更是有着冀州庭柱之美誉。

   两人原本就对高欢不甚满意,更兼其从蓟县败退。所以,吴起暗中派往城内之人,行动很成功。

   稍加挑拨,便使颜良、文丑对高欢愈发的不满。颜良、文丑奚落高欢之言,也被传遍军中。

   高欢听后,严厉惩处了散播谣言,且被其抓住现行的士卒。

   也正是高欢惩处士卒的这一举动,触及了颜良、文丑那敏感的神经。

   是夜,颜良、文丑二人,不听高欢之令,悍然出城劫营。

   然高欢在得知颜良、文丑二人出城,去攻击吴起应战的消息时,高欢大骂二人。

   气急的高欢,脱口而出的“莽夫”两字,让跟随其一同北上作战的武将,纷纷面色难看起来。

   众将之中,有人向高欢请令,前去接应颜良、文丑,高欢不许。

   见高欢不许,众将也就作罢。

   这些请令出城接应的人中,大部分都只是做做样子而已。真正想要出城接应颜良、文丑的,不过一两人。

   不出高欢的意料,颜良、文丑率一万大军出城劫营,大败而回。

   万人出城,回来的仅有一千余,且人人负伤。即便是勇武之名,响彻北疆的颜良、文丑,也被李嗣源、李克用重伤而归。

   由于安次城内并无医术高明者,高欢便让人连夜将二人送归邺城去救治。

   随着二人一同回邺城的,还有高欢的请罪书。高欢将颜良、文丑二将擅自出城劫营之事,全揽在自己身上。

   当夜,吴起曾派人乔装败军赚城,被守城的王弥识破。

   两日之后,吴起在城外架起投石车,攻打安次北门。

   半个时辰不到,左武卫大军便攻入了城内。

   早有准备的高欢,在左武卫架起投石车时,便带着大军,再度从安次败退。

   收到消息的吴起,命李克用、罗艺、田弘三将,率轻骑追杀。

   三将沿途诛杀了高欢二十里,斩杀和收降了不少冀州军。

   最后,高欢领着两万败军,退到了子牙河东岸的马乡。

   高欢从幽州败退之后,吴起所领左武卫,便全据了广阳郡和渔阳郡。

   在邺城的袁绍,收到高欢败退回冀州的消息后,顿觉流年不利。

   但此次高欢败退,袁绍并未追责于他。

   主要是高欢将镇北军投石车的情报递上,且着重说明了其能抛射磨盘大石头,并建议袁绍让工匠研制此类攻城利器。

   除此之外,高欢将镇北军骑兵安装了双边马镫之事,一并汇报了上去。

   加之回到邺城养伤的颜良、文丑二人,感激高欢为其开罪之恩,以及与自己二人交战,实力相当的李嗣源、李克用,竟然能站立马上与他们交手。

   若非如此,他二人也不至于被重伤。

   有了颜良、文丑的极力描述,双边马镫的好处。袁绍当即便传令冀州军,冀州骑兵也安装双边马镫。

   随着高欢败退回冀州,幽州之战也落下帷幕。

   吴狄占据代郡、上谷、广阳、渔阳、右北平、辽西六郡之地。

   公孙度占据辽东属国、辽东军、玄菟郡、乐浪郡、高句丽西部之地。

   窦建德占据涿郡。

   在晋阳的吴狄,自吴起出兵渔阳,便时刻关注着战局。系统的提示,更是一个不曾落。

   随着幽州之战的帷幕落下,吴狄对左武卫及归降的文武,进行论功行赏。

   吴起成为各卫都督中,最先晋升为大都督的。还进爵为县侯,封号广阳。其所领左武卫编制,扩大到十万。

   左武卫将校,黄忠、武仇、麹义、吴拱四人,进爵亭侯。

   李嗣源、李克用、褚飞燕、卢俊义、江麟、罗艺六人,进爵关内侯。

   向梧、岳彦真、周茂、阎行、周邺、秦翼明六人,赐爵关内侯。

   田弘、慕容翰、阎柔、田楷等归降的将校人,或赐伯爵、子爵、男爵。

   对于吴起收降整编,任命的五营主将、副将、校尉,以及他们的营号,吴狄全都予以认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