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大唐躺平摆烂

第171章 铜版活字印刷

我在大唐躺平摆烂 画凌烟 2684 2024-06-07 11:07

  “我赞成郎君的说法!”颜真卿用一种坚定的语气说道,“我们要做一件使天下人受益的事,树敌在所难免,我们不刻意去树敌,但也绝不害怕树敌!”

   颜真卿的话颇有感染力,杜甫说道:“扬州书院就是要教他们,大丈夫立于天地间,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既然如此,那就降价!”刘晏也被这股热情感染了,他说道,“降价利国利民,此乃人心所向!”

   “还远不止于此,”李倓的目光突然落到刘志身上,“扬州书局进展如何?”

   “我正准备说这件事。”老实巴交的刘志站起来,整个人变得激动起来,“我先出去一下,诸公请稍等我片刻。”

   杜甫看着元载,元载表示我不知道,随后看着刘晏,刘晏表示我也不知道,随即看着颜真卿。

   颜真卿说道:“铜制活字印刷。”

   刘志不多时便命人抬进来一样物品。

   这物品颇有几分笨重,需要十几个人抬。

   随后又取出了许多独立的铜制方块字。

   刘志取来了杜甫的一首叫《望岳》的诗,这是杜甫二十四岁的时候游泰山所作。

   刘志开始做排版,他将那些铜制的方块字排版之后,将面团糊住间隙,在方块字上开始涂墨。

   随后将一张澄心堂的纸放在上面,用尺子在上面轻柔而快速地顺滑了一遍。

   最后,刘志拿起那张纸,上面出现清晰、整齐的文字,正是杜甫的《望岳》全文。

   这个操作,在21世纪的人看来很正常,甚至很麻烦。

   但是在唐人眼里,就和21世纪的人看到一支火箭在十秒钟内跨越太平洋出现在加州一样震惊。

   唐朝使用的雕版印刷,极其麻烦。

   每一次使用印刷,都需要人在一块木板上慢慢雕刻,如果其中一个雕刻失误,就要重新雕刻,而且每一版雕刻完之后使用也有限。

   这就导致在唐代,许多书还是以手工抄录为主。

   可是唐代读书写字的本就不多,纸张又十分昂贵,知识自然无法推广。

   但眼前这个活字印刷,就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杜甫激动地走过去,拿起那张印刷自己诗文的纸,仔仔细细看完每一个字,说道:“甚好!甚好!现在学院最愁的就是书籍,虽然许多人在抄录,但史料和经典实在浩瀚如海,若是有了它,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就不愁有书读了!”

   “郎君的策略甚妙啊!”刘晏也感慨起来,他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之前造纸赚钱却非郎君本意,推行书籍,使人有书读,才是郎君之意。”

   李倓说道:“使人有书读,也非我本意,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全天下的人都能抓住机会,只要他们愿意。”

   说着,他也站起身走过来,拿起一个铜块问刘志:“铅还是无法制成吗?”

   “没办法,铅与铜相融并不算好,制作出来的印刷效果不佳。”刘志说道,“我试过许多次,不如此版。”

   李倓其实想制作铅活字印刷。

   铅活字印刷比铜活字印刷效率更高,但铅活字印刷还真不是有理论知识就能做的。

   铅活字印刷的金属是铅、锡、锑相融制成。

   并不是说铅与铜融合不好,古代的青铜里本身就含有铅,只是比例不同。

   但只是铅和铜相融做印刷还不够。

   必须要有锑。

   原因不难,铅是热胀冷缩,冷却会铅字会缩小,会影响成效。

   但是锑是相反的,锑是热缩冷胀,这就很好地中和了。

   这才是刘志多次融合制作效果欠佳的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对尽数锑的提炼不是欠佳这么简单,而是根本就不知道锑的存在,更别说比例了。

   在古代,锑通常被当做锡,有的地方叫连锡,而且数量不祥,技术几乎一片空白。

   理科与文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文科不会还可以胡乱说几句,把语气和气势说到位,能唬住人。

   但理科就不同了,理科不会就是不会。

   更不会因为李倓是穿越者,只需要李倓虎躯一震,所有的锑都会排队冒出来,排队来到他身边,排队给他炼制。

   所以这个产品,最终还是走向了明代的铜字印刷。

   明代的铜字印刷效率已经非常高,要知道,大明朝几乎已经解决了平民读书的问题。

   “既然如此,那便先以铜来制作。”李倓转身又看着颜真卿问道,“我们现在有几座铜矿?”

   “目前我统计到的已经有八座,不过钱监的铜也是从这里面出。”

   “数量充裕吗?”

   颜真卿说道:“就看郎君要铸造多少这种铜字印刷了。”

   “就目前来说,自然是越多越好。”

   “那恐怕铜矿会紧张。”

   李倓突然说道:“我倒是知道哪里有更多的铜矿。”

   “哦?”

   李倓说道:“鄱阳郡乐平县。”

   “鄱阳郡乐平县?”元载疑惑道,“那里的确有铜,我之前打听过,但那里的铜出产并不算多。”

   李倓笃定道:“那里的铜很多!”

   开玩笑?

   那地方是21世纪中国七大铜矿之一,把那里的铜矿全部开采出来,足以供整个大唐使用了。

   以这个时代的开采技术,自然不可能一口气全部开采,但也足以大量增加铜矿的补给。

   众人面面相觑,元载显然不相信李倓说的。

   元载在来江淮之前,在江淮是打探过消息的,铜矿的位置他也打探过。

   铜矿最多的还是宣州一带。

   李倓突然道:“公辅!”

   “在!”

   “就麻烦你去一趟乐平县,那里一定有我们要的铜,非常充裕,我给你手谕!”

   “是!”元载说道,“不过我还是想再多说一句,大王恐怕要失望。”

   “无妨,你且先去。”

   “好,我会全力协调当地去开采铜!”

   元载这个人是属于非常聪明,但也非常谨慎的人。

   这可能与他的出身有关。

   出身贫穷的人,从小资源匮乏,地位低微,平时不仅没有资源调动,稍微不留神还会像蝼蚁一样被捏死。

   这种人能混起来,就代表了他超出常人。

   能混起来,前期也会保持着谨小慎微的习性。

   大多数人在漫长的权力环境中,才慢慢地改变。

  喜欢我在大唐躺平摆烂请大家收藏:(www.xs4.cc)我在大唐躺平摆烂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