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从小兵崛起

第269章 计划圆满结束

三国之从小兵崛起 升玖 2114 2024-05-27 01:43

  “报!主公,朝廷使者前来晋阳,荀大人让我来汇报给主公!”

   刘攀和许三多正街上闲逛无所事事,这不,事情就来了!

   朝廷现在的处境非常艰难,四周都被刘攀的势力所包围,只有一个长安城还在手中。

   在这段时间里,朝廷基本上都是入不敷出,财政状况十分困难。

   由于经费短缺,军队的规模也不断缩减,原本一万五千人的军队已经减少到了一万人以内。

   面对这样的困境,刘协和百官们不得不商量对策。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最终决定迁都回洛阳。

   洛阳本就是汉朝旧都,虽然历经战乱,但是他们觉得只要他们把这些军队带走,重建也就是时间久点而已,至少不再受制于人了。

   相比之下,长安城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岛,无法再支撑朝廷的运转。

   刘协深知这个决定的艰难,他知道这意味着朝廷需要重新开始,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他也知道这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不采取行动,朝廷将会陷入更加绝望的境地。

   于是,他下定决心,派出使者前往晋阳,请求刘攀在函谷关放他们离开,并将长安城归还于刘攀。

   刘攀带着许三多来到府衙,使者快速的向刘攀说出来意。

   刘攀就知道自己和郭嘉的计策起效了!

   两人相视而笑,旁边的荀彧无奈,这样明着算计小皇帝,自己主公也真的是胆子大。

   不过现在也没有办法了,谁让自己已经上了贼船了,况且自己妹妹还成了主公夫人!!

   刘攀知道,这是他与郭嘉早就商量好的计策,目的就是要将皇帝这个烫手山芋送给关东诸侯。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他当然不会错过。

   刘攀爽快地答应了使者的请求,他让使者回报刘协,表示他会在函谷关放行,甚至说要亲自护送皇帝东行。

   使者连忙拒绝,要是真这样的话,回到长安怕是自己就要被皇帝砍头了吧?

   刘攀心中暗想,这等好事,他怎么会不同意呢?

   他送出皇帝,不仅可以摆脱这个烫手山芋,还可以得到偌大的长安城,这可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朝廷得知刘攀的答复后,也开始了迁都的准备工作。

   他们知道,这是一次漫长而艰难的旅程,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

   但是,他们也知道,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只有回到洛阳,才有可能重新振作起来,恢复汉朝的辉煌。

   刘协和百官们带着满心的忧虑和希望,踏上了迁都的道路。

   他们离开了长安城,经过函谷关,一路向东,最终抵达了洛阳。

   虽然洛阳城看似破旧,但是刘攀还是很好心的送上一大批物资。

   而这些士大夫此时还不知道,他们将面对的是怎样的关东诸侯。

   不过这些刘攀也管不了了,在百官和皇帝抵达洛阳的几乎同一时间。

   刘攀已经带着自己下面的所有人在晋阳大肆庆祝了。

   而且因为朝廷迁走,徐庶,赵云,许褚也不用再在长安周围驻军震慑了。

   也回到晋阳,这等庆祝也算是给几人接风洗尘了!

   依旧是一品轩,依旧是原来的那一批将校,文官,出去大半年占领整个关中之地没有牺牲一个将校级别的。

   不得不说这也算是这古代战争的一个奇迹了!

   直到此刻,所有人才知道,此次出兵长安的一系列计划才算完完整整的达到目的。

   至于说,刘攀这等布局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但刘攀绝对不会承认。

   再怎么说,这也比皇帝落在李傕郭汜之流的手上要好许多吧?

   况且,皇帝带百官东行的时候,自己可是送了他们能够用上一年的粮草啊!

   要知道原历史上,皇帝和百官的这一段历程那可是足以写出几部血泪史了。

   ...............................

   原历史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七月,汉献帝踏上东归之路。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东归之路,将会无比的漫长与艰辛。

   从长安到洛阳这段并非十分遥远的路途,竟然走了整整一年。

   兴平三年(公元196年)七月,这期间小皇帝吃尽苦头,护驾有功的几位将领都升官了,张扬迁大司马,杨奉迁车骑将军,韩暹迁大将军兼司隶校尉,听上去很风光,其实,别说他们,连皇帝都风光不起来。

   小而简朴的皇宫是搭成了,可洛阳仍是一座死城。

   皇宫孤零零地矗立在一堆荒草之中,周围是烧得焦黑的残垣断壁。

   各路诸侯手握重兵,却无人前来进贡,皇宫连吃饭都成问题。

   文武官员再不像以前那么威风凛凛,神气十足,他们只能亲自去郊外搞点野菜来充饥,有些人饿毙在路上,有些人则被乱兵所杀。

   ...................

   可想而知,刘攀对这个朝廷和皇帝是何等仁慈!

   不仅放行近一万的士兵,而且还给了那么多得粮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