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悬疑灵异 凡人神算

第141章 学习班进行曲(九)梅花易数

凡人神算 海洋清流 2117 2024-05-27 01:45

  林海洋继续讲解着,详细讲到了梅花易数和六爻卦的起卦方法。

   “梅花易数是宋代邵康节大师发明的预测方法,其中的万物类象,更是被给他预测学科风水,奇门遁甲,六爻卦等广泛采用。”

   “梅花易数的起卦方法众多,可以说是不拘一格,有的是随心所欲。”

   “当然,这都要看你的医学水平达到了什么层次。”

   “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按时间起卦法,以求测者问卦的时间起卦,或者以发生事情的时间起卦。“

   “比如,1999年己卯年,阴历4月24,上午10点,辰时。”

   “己卯年,地支从子到亥,子为1,丑为2,寅为3,卯为4,辰为5……”

   “4+4+24=32,32除以8=4,4是震卦,得出上卦是震。”

   “32+5=37,就是再加上时辰辰时5数,等于37。”

   “37除以8,除不尽,余数5,是巽卦,作为下卦。”

   “为什么除以8数?因为是八卦。”

   “其中得出的数字,从1到8分别是这样排列的:

   “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这个是后天八卦数,得出的数字就按此对照,排出上卦和下卦。”

   “然后再用总数37除以6,不尽,余数是1,1就是代表一爻是动爻。”

   “这样得出的卦,上震下巽,是《雷风恒》一爻动,变 《雷霆大壮》。”

   “一爻在下卦,下卦就为体卦,上卦就为用卦。”

   自己测卦,体卦代表自己,给别人测卦,体卦为求测人,用卦代表所测之事。”

   “这个和六爻卦中,世爻代表自己和求测者,应爻代表所测之事是一样道理。”

   “然后再根据体卦五行和用卦五行,相生,相克,相同,判断吉凶。”

   “体卦生用卦,主损耗,事情难成,或付出代价很大才能成。”

   “用卦生体卦,凡事主吉,应事快,事情发展好,求财得财,求官得官,求感情,顺利发展,求学,金榜题名……”

   “用卦克体卦,凡事为凶,求败破财,求官不成,婚姻感情不顺难成……”

   “体卦和用卦五行相同,叫体用比和,和用卦生体卦差不多,凡事为吉,应事快。”

   “但有一点,要考虑卦的四时旺相休囚。”

   “如卦旺相,用卦生体卦,体卦和用卦比和,自然为吉。”

   “如卦休囚,用卦生体卦,体卦和用卦比和也不吉,或小凶。”

   “如卦旺相,用卦克体卦为凶。”

   “如卦休囚,用卦克体卦也不凶,或小凶。”

   “体卦和用卦比和也仿此同论。”

   “梅花易数的起卦方法多种多样,常用按时间起卦法,报数起卦法,是报出三个数,或者报出两个数,排出卦象。”

   “按方位起卦法,按颜色起卦法,按声音起卦法等等……”

   可以准备一些牙签或者火柴,闭着眼睛随便抓,以得数来作为上卦或下卦,道理相同,不一一举例了……

   林海洋讲到这里,环顾四周,大声问道:“朋友们,你们都记下来了吗?”

   台下众人异口同声的说道:“都记下来了!”

   这时,台下除了白雨湫之外,另外一个三十来岁的漂亮大眼睛女士,站起身来,向林海洋抛了一个媚眼,送了一个秋波,然后柔声的问道:“林老师,我想向您请教,用六爻卦是用铜钱还是用硬币好?怎样起卦才是正确呢?”

   “请坐这位女士,我现在就回答你这个问题。”

   林海洋侃侃而谈。

   “六爻卦,从古代流传到现在,已经几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蓍草到铜钱,再到现在的硬币,能流传这么久远,当然是凭借着简单,准确,实用,得到广大爱好者和从业者的喜欢。”

   “不过毕竟六爻卦是古代封建社会发明的,很多古书中都有摇卦前沐谷,更衣,焚香等封建迷信做法不值得提倡,只要摇卦时心诚,摇卦的言息就准,没必要搞那些玄虚的东西。”

   “经过我多年实践,总结出来正确的摇卦方法如下;

   在你有事情,心里比较想算,或者有急事想算,就是心动了,这样卦信息准,所以有心不动不摇卦之说;如果啥事没有就随便摇一卦,没有目的性,自然卦的信息不准;

   摇卦前心里想好要算的事情,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有铜钱的,用铜钱更好,以乾隆通宝为准,一面是字,一面是图案,这样好区分开。

   没有铜钱的,现在可以用硬币代替。

   但最好是一元的硬币或者五角的硬币,不用一角的硬币。

   因为一角的硬币比较轻,翻滚率高,得出的信息不准确,自然影响卦的吉凶结果。

   准备好三个一元或者三个五角的硬币。

   摇卦前先安静一会,心里没有杂念,会打坐的也可以打坐一会,或静坐一会,让心能静下来,没有私心杂念,心里只想要问的事情。

   然后意念集中,心里想要问的事情,不要想的太多太复杂,只想一个事情有关的主要的意念就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