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

第61章 惨烈一战

  轰隆隆……

   霹雳车和八轮云梯缓缓逼近城墙。

   守城士兵不断放箭,射击正在攀爬云梯的敌军。

   不断有东吴兵中箭,落下云梯,但有更多的东吴兵爬到云梯顶端,竖起盾牌保护自己。

   云梯下方,一群身强体壮的大汉,铆足了劲往前推,他们身前,有手持一丈高盾牌的士兵提供保护。

   更多的士卒扛着普通云梯,一队一队的向前冲,比八轮云梯更快一步冲到城墙下,开始攀爬。

   眼见敌军蚁附而上,南郡守军只好集中力量反击他们,八轮云梯进一步提高了速度。

   砰!

   一枚牛头大的石头被抛到城头,当场砸伤几个守军。

   砰砰砰!

   更多的巨石落下,守军纷纷寻找掩体躲避。

   城头将官见士卒缩在角落不敢动,趁着霹雳车停歇的控制,大吼:“东吴狗给我们送石头来了,照着云梯扔下去,还给他们!”

   守军闻言,两人一组搬起巨石,自云梯顶部扔下,自由落体。

   “啊……”

   巨石一路砸下去,蚁附在云梯上的敌军为之一空。

   砰砰砰……

   远处,所有霹雳车整装完毕,又一次进攻。城头遭到流星雨式打击。

   守军猛力射箭,奈何霹雳车太远,远超攻击范围,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军一次又一次的抛石。

   被动挨打。

   将官怒吼:“把老子的投石车搬上城墙,居高临下,八成能打到他们!”

   当官的张张嘴,当兵的跑断腿,将官一句话,几十个士卒就扛起了投石车,哼哧哼哧地往城墙上搬。

   一炷香时间后,两台投石车就位,将官大喜:“很好!瞄准了,给老子狠狠的反击!”

   嘣……嗖……砰……

   两颗石头飞出,狠狠撞向地面,扬起大片沙尘。

   “还差三丈!换小一点的石头!”

   嘣……嗖……砰……

   投石车再次进攻,这次,有一颗石头精准命中,砸伤一个东吴兵。

   “哈哈哈!好,有效果,把所有投石车头抬上来!”

   在投石车和霹雳车对轰的时候,八轮云梯终于推到了城墙边缘。

   站在最顶部的士卒做好架势,准备跳上城墙。

   “长矛!”将官大喝,“刺!”

   守军手持三丈长矛,隔空刺向云梯顶端的敌军。

   那东吴兵有盾牌保护,不虑收伤,但是巨大的力道使得他难以站稳,几次冲击后,被推下云梯,摔成重伤。

   相同的一幕出现在城头各处。双方皆杀红了眼,如同机器般,一刻不停的劈砍突刺!

   砰……

   嗖嗖嗖……

   杀……

   长矛不断刺出,敌军不断跌落,巨石不断砸下,八轮云梯不断逼近,箭矢漫天飞舞……

   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森寒的兵器不断收割生命。

   南郡城,俨然人间地狱。

   糜芳如坐针毡,他又看了看家书,目光坚定起来,传令道:

   “倾倒火油!”

   “一、二,一、二……”

   士卒喊着号子,推出一个又一个大桶,里面是被烧得滚烫的桐油。炼制桐油的技术起源于战国时期,此时的士卒早已经运用娴熟。

   将官负责指挥,士卒喊着号子,将大桶对准云梯,猛地浇了下去。

   “嗞啦……嗞……”

   桐油浇在敌军脸上、手上,顿时腾起白雾,发出滋滋啦啦的响声,阵阵肉香味夹杂着毛发的焦糊味,在城墙上下飘荡。

   “啊!”

   东吴兵顿时被烫得皮开肉绽,惨叫着滚下云梯,即便没有当场摔死,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也活不了多久了。

   立于地面的士兵,先是见到跌落的战友,接着就感受到了守军的热情!

   “啊!”

   “哎吆……”

   第二波受害者开始惨叫。

   “是滚开的油!快散开!”东吴将官大声提醒。

   士卒不管有没有被烫伤,皆抱头鼠窜。

   少顷,滚油倒完,东吴兵再次攀爬,但云梯油滑无比,严重影响了攻城速度。

   “噗……”

   “嗞啦……”

   第二批桐油突兀的降落,造成又一次大面积烫伤,将守军的热情发挥的淋漓尽致。

   很多东吴兵被烫得起了燎泡,惨叫声不断。

   侥幸未受伤的东吴兵,发现身边的人不断倒下,哀嚎声遍地,心惊胆战。

   终于有人扛不住对死亡的恐惧,开始后退。

   身边人受到影响,跟着他后退,紧接着演变成小规模的溃逃。

   正在准备继续攻城的士兵见了,大骂一声卑鄙,撒丫子就往回跑。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围攻东门的军队如潮水般后撤。

   城墙下为之一空。

   守城将士振奋无比,高声呼喊:

   “必胜!”

   “必胜!”

   “必胜!”

   吕蒙见守军士气大震,己军溃退,当即大怒,恶狠狠的吼道:

   “督战队,上!”

   一队近千人的骑兵队持刀冲锋,一边砍杀逃兵,一边大喊:“继续冲锋,继续攀城,后退者斩!被斩者当逃兵处理,全家连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