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

第234章 未雨绸缪,“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时间飞逝,战火已经持续数月。

   太史慈在青州袭扰袁谭,麴义、张燕在邺城与审配攻防,张昊和袁绍则在河间国对阵。

   张昊兵少,主守;袁绍兵多,主攻。

   这日,

   冀州钜鹿郡有战报送到张昊营中。

   “哈哈哈~~~韩馥、徐晃干得不错!”

   “钜鹿郡已失,袁本初要后方不保咯!”

   将手中战报递给营中一众文武,张昊此刻的心情颇为不错。

   从战报上的描述来看,

   韩馥、潘凤在前些日子打着前任冀州牧的名义进入钜鹿郡,欲对郡中各县招降。

   时任钜鹿太守的朱汉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发兵讨伐。

   而韩馥凭借潘凤手下的几百人,还有在钜鹿郡新募的士卒,与朱汉打了个旗鼓相当。

   鉴于与韩馥之间的私人恩怨,以及这种关头不能让韩馥继续壮大,朱汉紧急抽调各县守卒成军,再次攻打韩馥。

   韩馥因为抵挡不住,向北面中山国逃亡。

   朱汉跟着穷追不舍,却正好中了徐晃的伏兵,兵败被俘。

   由此,

   钜鹿郡没有了领头人,各县守备又不足,韩馥得徐晃相助,大有在钜鹿郡高举义旗东山再起之势。

   这时,

   沮授看完战报,向张昊提议道:

   “张将军,既然钜鹿郡已下,可让韩馥传檄魏郡各县归降,扰乱魏郡人心。”

   “如此或许可以在麴义、张燕攻取邺城时,提供一丝助力。”

   “如果麴义、张燕还能趁着这个时机拿下邺城,韩馥的冀州牧一职将失而复得,冀州数郡或许可以传檄而定!”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为了应对这场仗,

   张昊也在抽调精兵,只给麴义留了五千人,徐晃更是只有两千人。

   韩馥虽然拿下钜鹿郡,但因为军力弱小,进取不足。

   倘若魏郡各县在韩馥的招安下投降,邺城也将成为一座孤岛,对城中守军的士气打击可想而知。

   而只要邺城一失,那么韩馥这个有名无实的冀州牧,也将重新名副其实。

   届时,

   张昊在冀州与袁绍对阵,就变成了主场作战。

   总的来说就是攻守易型,优势在我!

   “公与先生所言甚是,正平,立即给韩馥传信,让其向魏郡诸县颁发檄文。”

   张昊向负责文书的祢衡如是说道。

   祢衡点头应是,同时将两封书信递给张昊。

   “将军,这里还有两封幽州的书信。”

   “一封是您的家书,另一封...”

   祢衡顿了顿,然后冷不丁地来了一句。

   “刘和死了!”

   “谁?刘和是谁?”

   张昊接过书信愣住,对这个名字感到耳熟又想不起是谁。

   祢衡只好提醒并补充道:“刘和是刘虞之子。”

   “数年前皇帝想从长安东归,刘和时任侍中,被派出长安传信让其父从幽州出兵接驾。”

   “只是刘和从武关过南阳时被袁术扣留,之后又滞留于袁绍处。”

   “现在不知怎么突然回到幽州,还在故安县遇害身亡,他死时身中一箭,箭支...正是我们州中工坊所造。”

   “且在刘和死前,刘和因自身落魄、身无财物,以刘虞之子的身份向故安令请求车马援助,但在等待答复期间,被害于城中某处暗巷!”

   “哦对了,故安令乃是盖氏子弟。”

   祢衡刚说完,张昊就从刘和之死中嗅到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发生这样的事!

   如果其中没有蹊跷也太巧合了吧!

   张昊面色肃穆,在大帐中来回踱步,思量片刻后下令。

   “这件事情我相信董昭会严查的!”

   “替我给刘虞作书一封,对于刘和之死,我深感遗憾,但还请他先稍安勿躁。”

   “再让卞大严密监视刘虞今后的动向,特殊关头可先将刘虞府上控制住!”

   “如今正是我与袁绍对阵的关键时期,凡事以战事为先!”

   刘和突然死在幽州,必然会影响到他与刘虞之间的关系。

   但他现在哪儿有那么多人力去查案,特殊时期只能特殊处理了!

   另一边,

   造成刘和死亡的罪魁祸首,此时正在逃之夭夭。

   赵犊没有让刘和被韩馥手下兵卒射杀,而是亲手将其杀害于幽州境内,倒也不是多此一举。

   因为刘和死在冀州,与死在幽州是有区别的!

   区别于张昊在这件事上牵涉的关系大不大。

   因为刘和真被韩馥的人杀死,可以解释成错杀,刘虞即使迁怒也最多只能迁怒于韩馥。

   但刘和死在幽州境内就不同了,且故安令还是盖氏子弟。

   要知道,

   上次赵犊、霍奴造反,倒戈一击的士族就有盖氏。

   那么刘和之死,

   在局外人看来,可不可以解释成,为了避免刘和对张昊抢夺了其父的幽州含恨在心,盖氏子弟趁着这个机会向张昊表示忠心,提前派人将刘和杀害呢?

   ......

   与此同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