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

第83章 “大锅,你滴盔甲莫得我的好看!”

  蔡琰说这话的时候,张昊刚翻身上马。

   初听时一愣,然后放声大笑。

   “哈哈哈~~~昭姬小姐不用担心!”

   “我虽然没有随身携带这些东西,但是我可以找董卓要啊!”

   “他董卓难道连这点东西都不愿意给我吗?那我可就要加入反董联盟去咯!”

   轿子里的蔡琰在话一出口的瞬间,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可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

   只能捂着羞红的脸蛋儿抓狂:“啊~~~我都在说些什么呀,羞死个人啦!”

   随后,

   张昊的两百辽东精骑裹挟着蔡琰的花轿离去,徒留下河东卫家的人站在原地大眼瞪小眼。

   那群护卫刀子是抽了,但面对全副武装地骑兵又能如何?

   “反贼张昊!我河东卫家定与你不共戴天!”

   这是那个被张昊的战马踢了一腿的卫家主事人在无能狂怒。

   ......

   雒阳,皇宫。

   由于张昊进城后先去把蔡琰送回了家,这中间的空隙就让董卓提前得知了孟津港附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哈哈哈~~~文优你看,这张昊也是个性情中人啊!”

   “三书六聘十二礼老夫我准了,立即命人去准备!”

   此时此刻的董卓尤为开心。

   开心不仅仅是因为张昊所代表的反贼势力愿意帮助他,还因为张昊毁了卫家的好事上。

   上位者最怕的就是下面的人没有需求。

   董卓不怕张昊什么都要,就怕他什么都不要。

   王莽头骨老实说董卓还真有点儿舍不得,以权臣篡位的先例就在眼前。

   他董卓走到现在这地步,唯一的出路就只有沿着王莽的脚印一步步往下走了。

   尽管不太舍得,但为了拉拢张昊,王莽头骨那也给了吧!

   一旁的李儒这时恭敬说道:

   “相国,您对蔡邕有很大的提携之恩,蔡邕之女能与张昊缔结姻缘这是好事,如此我们与张昊的关系也更亲近了一层。”

   “不过小婿认为,光凭这件事和王莽头骨,还有之前准备的那些东西还不足以拉拢张昊。”

   “我们应该再加大筹码,彻底拉拢张昊归属于我们一方!”

   董卓正在兴头上,也愿意和李儒来个你问我答,便接话问道:“文优还有何妙计?”

   李儒把头埋得更低了,往董卓身边靠了靠,小声说道:

   “前些时日刘宏之女万年公主找到了,不如再将其...”(注:为了不水字数,之所以再写一个万年公主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开后宫,原因请看本章末尾作者有话说。)

   李儒的话没有说完,但其中含义董卓也心知肚明。

   对于这件事董卓没有立即表态,思量着在宫殿里来回走动。

   半晌后,董卓同意了。

   “那就按文优你的意思去办吧!”

   “老夫只有一个要求,务必将张昊拉拢到我们这边,就跟...嗯...老夫与奉先之间的关系差不多!”

   李儒弯腰,拱手领命,“小婿定不让相国失望!”

   ......

   与此同时,皇宫外。

   张昊正与杨奉结伴往宫内走去。

   “张将军,你说我们白波军应该给董卓开出些什么条件?”

   “还有,这一仗我们又应该出多大的力帮助董卓?折损太大再多的赏赐也不值啊!”

   白波军的主要领导人是郭太,下面如杨奉、胡才几人也是一方小渠帅。

   关于帮助董卓一事上,

   张昊给他们出的主意是大部分兵力如历史上一样转寇东郡,吸引关东联军注意。

   然后再派一个渠帅带领小股兵力随张昊进京,以示对董卓的诚意。

   而进京的渠帅,自然就是手下有五子良将的杨奉啦!

   张昊对杨奉宽慰道:

   “杨渠帅安心,你只需要牢牢记住咱们这群反贼才是一体的就行!”

   “至于条件,兵甲粮秣往多了要,董卓给什么赏赐就安心收着,打仗的话就交给我来吧!”

   “杨渠帅信不过董卓难道还信不过我吗?只要你们白波军在并州把路一封,我这几千人又能从哪里返回辽东呢?”

   张昊这话一说,杨奉顿时就放心了。

   他们白波军把守着并州去草原的路,雒阳东面又是关东联军,在大体方向上交给张昊把控,量张昊也不敢让他们损失太大。

   两人一路往皇宫深处走去。

   来到董卓所在的大殿外,张昊突然眼前一亮。

   他看见殿门外的守卫中站了一个人,一个威风凛凛、手持画戟的人。

   “你就是张昊?解除武器,武器不得带入殿内!”

   吕布整个人气宇轩昂地站在那儿,哪怕刚才的提醒没有刻意针对也不怒自威。

   张昊嬉皮笑脸地凑到吕布身前,一边将随身携带的佩刀解下,一边伸出手去想要摸摸吕布身上穿戴着的铠甲。

   吕布见状眉头一蹙立即闪开,沉声道:“张昊!你这是何意?”

   张昊嬉笑着说道:“大锅,你滴盔甲莫得我的好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