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

第464章 阵前斗将,军令状!

  曹操搦战是想吸引张昊注意,最直接的办法便是斗将或斗阵。

   斗阵还是算了,曹操知道张昊麾下装备精良的兵卒不少,而他可没有多少,消耗不起,于是曹操能采取的只有斗将。

   只是...

   “仲康,孤现在身边能称之为猛将的怕是只有你了,第一场便由你去吧!”

   “大王放心,末将定不会坠了我军的威风!”

   许褚拍马上前,刀尖一指,提声喝道:

   “谯郡许褚在此,何人敢来送死?”

   张昊看了眼麾下众将。

   身边的典韦见是许褚上场,本来跃跃欲试,但见对方是想骑战,只好撇了撇嘴默不作声。

   而马超负伤不能应战,除了马超、典韦外可还有赵云、庞德、阎行呢!

   “那就...令明上吧!”

   赵云谦让,张昊随即点了战意高昂的庞德。

   庞德上场,与许褚战至一团,其中精彩不多赘述。

   由于出战前张昊得了司马懿的提点,本身也知道曹操此时身边没什么猛将,于是主动派人向曹操传话。

   “孟德兄,朕也不欺负你,朕的身边除了庞德外,还有你知道的典韦,与斩杀过颜良的赵云,想来你麾下能与典韦、赵云交手的战将不多吧?”

   “不如这样,咱们就不派战绩显赫的大将上场了,给军中其余将校一个机会,你看如何?”

   不派战绩显赫的大将,那就是派中、低层不太出名的将校。

   曹操闻言,这可不正好解决了他猛将不多的烦恼吗?

   “好!就如你张昊所言,给军中将校一个机会!”

   “谁人敢上前叫阵?”

   曹操话音刚落,军中一将立即应声。

   “大王!我去!”

   曹操闻声而望,乃是麾下小将张顺。

   张昊这方,魏续也紧跟着上场,战不数合斩张顺于马下。

   由于上场的都是不太出名的人,再加上是两军阵前,正是扬名立万、快速被君主看重的时候,双方麾下的中、低层将校个个都似打了鸡血一样,一个接一个的上场。

   魏续连斩两将,正是猖狂得意之际,魏军阵中再次奔出一将。

   “敌将休得猖狂,记好了,取你首级者,谯郡文稷是也!”

   “哼!无名之辈,不足为虑!”

   魏续没把文稷放在心上,可观战的张昊却认真了起来。

   文稷是不太出名,可文稷之子叫文钦,文钦有一子叫文鸯呀!

   战况果然不出张昊所料,由于魏续大意,文稷只一枪就结果了魏续。

   见魏续身死,同为曾经吕布麾下健将的侯成坐不住了。

   “魏续~~~”

   侯成出战,与文稷战成一团,三十余合后,侯成授首。

   或许文稷入了曹操的眼,见其体力不支,曹操将其召回。

   ...

   就这样连续数日,

   张昊一边准备攻打陈留,一边与曹操斗将。

   由于双方的真实意图都需要时间来布置,倒也乐得如此,而这可把军中中、低层将校高兴坏了。

   赢了,不说一步登天也是晋身有望;输了,不过一死而已!

   而都上战场了还怕死吗?

   不过,

   张昊这方的中、低层将校中,唯独不包括郭援。

   因为张昊有意不让郭援出场,这让郭援的心中好像憋了一把火一样无处发泄。

   直到这日,司马懿提醒道:“陛下,是时候了!”

   “好!朕知晓了!”张昊心中了然。

   不多时,两军再次对阵。

   而这一次,魏军阵中却奔出一位年岁不大的少年郎。

   “我乃曹彰,魏王之子,谁能杀我?”

   这一年的曹彰才十四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

   曹彰这话一说,张昊麾下本就士气高昂的将校顿时沸腾了。

   “我我我...都特娘的别跟我争,我去!”

   “你去个屁!听为兄一句劝,这军功不是你能把握住的,还是我去!”

   “尔等都滚一边去,人家什么身份,尔等什么档次,让我去!”

   “...”

   诸将闹哄哄地都想抢着上场,可张昊深知别看曹彰年纪尚小,真动起手来,军中中、低层将校不知多少人得丢掉性命。

   为了避免麾下白白送死,张昊直接点将。

   “彦明,你去!”

   “喏!末将必不辱命!”

   阎行尽管是降将,但身份也不是中、低层将校能相比的,又是张昊亲自点将,阵中很快没了声音。

   阎行好歹是曾经差点干死马超的人物,曹彰勇则勇矣,却因年纪尚小,欠些火候,苦苦坚持十余回合后不敌败走。

   张昊见状,当即拔剑高呼。

   “敌将已败,全军冲锋!”

   “啊???”

   不仅军中兵将,就连鼓手都愣了片刻神才反应过来。

   而对面的曹操一见,更是瞪圆了双眼,下一刻破口大骂起来。

   “张昊——说好的斗将,你不讲武德!”

   “撤撤撤!快撤!快撤!”

   “张昊你等着,欺我年幼,有种等我再长几岁,我曹彰必成你的心头大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