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叛军在逃太子开局火烧公孙

第370章 出师不利,曹仁动!

  孟津河畔,

   惨烈的厮杀持续进行。

   汇聚起来的血水,浸入泥土,也顺着坡度流淌而下,最后垂落于军阵后方奔腾的黄河水中。

   其实张昊要取关中,切断关中以西与中原的联系,目标是汜水关这个要害之地想不被人猜出都难。

   毕竟汜水关所处的位置,就相当于葫芦上肚与下肚之间的连接处,相对狭窄一些,所需驻守的地方也要少一些,兵力便能更加集中。

   作为曹仁之弟,虎豹骑的首任统帅。

   曹纯的目的便是在张昊兵马攻打汜水关时,率先从谷城由西向东奔袭而来,先给张昊来一记背刺。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

   张昊临时改变了作战计划,曹纯这第一个背刺,就正好撞上了徐荣渡河的大军。

   而兵法有云:半渡而击!

   哪怕裴茂还在回援的路上,曹纯麾下的虎豹骑才组建不久,仅有千余,曹纯也决定冒险一搏,以小敌多。

   这不是违抗军令,而是因时而动!

   也正是因为如此,

   曹纯此刻的战果颇为显着,初一接战徐荣麾下兵马就折损不小。

   毕竟哪怕再精锐的兵卒,也无法以肉身硬抗重骑奔袭而来的高速冲锋。

   不过,也到此为止了!

   不止是曹纯有装备精良的虎豹骑,徐荣手上也有,只是为了给骑兵提速,让太史慈领着跑远一点拉开距离才好冲锋。

   “众将听令,凿穿敌军左翼就撤!”

   “莫要恋战!”

   曹纯眼见不远处的太史慈领着数百重骑接近,打头的还有百来具装骑兵,心知已经失去速度优势的虎豹骑不是敌军对手,果断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而之所以能撤退,

   是因为虎豹骑的建立,曹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不少心血,作为首任统帅的曹纯可不敢初战就不管不顾闷头往敌阵里冲。

   冲阵容易,造成大量杀伤也容易,可毕竟自己只有这么点人,没有援军跟上扩大战果,没了马速陷在敌阵里可不就全军覆没了吗?

   所以曹纯在冲阵前下达的军令是有弧度的冲阵。

   不是直冲阵心,而是冲击边缘的阵脚方便跑路。

   很快,

   虎豹骑就要功成身退而去,太史慈见己方军阵被摧残的一片惨烈狼藉的状况。

   饶是太史慈不是一个冲动的人,见到这般惨状也是怒火中烧。

   “贼将休走!”

   “谯县曹子和是吧?东莱太史慈来也!”

   “可敢一战?”

   曹纯默不作答,吃到好处不要声张,闷声跑路便是了。

   太史慈见状,领着渡河不多的几百骑跟在后面紧追不舍。

   由于曹纯的虎豹骑先入场,消耗了大量马力,撤退时又要重新提速。

   就在太史慈要追上的时候,

   只见虎豹骑奔逃产出的烟尘之中,迎面现出数十骑向太史慈对撞而来。

   ‘轰隆隆~~~’

   “啊啊啊~~~”

   骑兵相撞,都是精锐,这一撞的惨烈程度比骑兵冲阵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太史慈弓马娴熟,武艺也高强,倒是成功紧急避险。

   可麾下骑兵总有来不及避让的,一时间引起连锁反应,再次折损少量精锐。

   而也正是这数十虎豹骑的断后,让曹纯统领的虎豹骑主力成功走脱。

   “曹子和...虎豹骑...”

   “子义,这一战恐怕难了!”

   战后,

   徐荣与太史慈两人都阴沉着脸,徐荣如是说道。

   太史慈没作答,但心底也是默认了这一事实。

   不久后,

   雒阳以东传来的急报印证了徐荣的猜测。

   “报~~~启禀徐将军,曹操麾下大将曹仁,领兵马一万由汜水关入,西奔而来!”

   “汜水关守将段煨,也领三千兵马连同曹仁来袭!”

   “此外,谒者仆射裴茂已与曹纯所领虎豹骑汇合,驻军雒阳西面的上林苑!”

   徐荣得知这些消息,在平阴城头沉默半晌,向函谷关所在的方向眺望而去。

   “速将这些消息向陛下送去!”

   “函谷关...我军怕是难以与陛下两面夹击了!”

   ......

   纵是使用飞鹰传书,其中过程也是需要一点时间的。

   此时函谷关西面的张昊还不知道徐荣所部的遭遇,正渡过黄河后向函谷关行进。

   途中,

   张昊向掌管军情的祢衡问道:

   “正平,钟繇所部现在何处?凉州各部又有无动向?”

   “回陛下,钟繇闻我军渡河而来,已领军至陕县,至于凉州各部则未曾有消息传来。”

   自中平四年与祢衡相识以来,曾经那个狂傲不可一世的祢衡被张昊吃得死死的。

   再硬气又怎样?

   如果不敢割以永治,那就只能被迫享受!

   现在的祢衡,可以说是张昊麾下文武中,宗族子嗣最昌盛的第一人,再努努力或许能跟中山靖王相比。

   而祢衡随军掌管军情,张昊也是习惯了。

   且带着祢衡还有一个好处,每次开战前可以先来一波先‘礼’后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