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镇北王

第697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镇北王 天香瞳 2192 2024-05-27 08:06

  在江科令说出此言后,不少人都心有意动。

   大康根本就打不过梁国,这是他们都确信的事情。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傻子做法,而且还有可能把大康带入深渊。

   因为现在仅有梁国进攻,若见之有利可图,可能魏国都要参战,到那时大康是绝对扛不住两国同时进攻的。

   届时都有国灭的风险。

   一想到此处众人就心生惧意。

   国家都灭亡了,换谁来统治还有意义吗?

   打又打不过,因而只能求和!

   “陛下,求和吧!”

   又有一朝臣附和道:“新朝建立时间太过短暂,我们还需要发展,小不忍则乱大谋!”

   新朝新气象,在这位陛下的带领下,他们相信大康能够繁荣富强,但这需要时间。

   新朝建立的时间太短暂了,还差几天就刚好一年。

   去年正是岁日之时,关宁大军入城,也是这一天,隆景帝萧成道驾崩。

   虽然那时关宁还未正式举行登基大典,但人们却将这一天记为新朝之始。

   而今,只差五天便又到岁日,新的一年将要开始了。

   回顾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也太不容易。

   大康终于安稳下来。

   终于将要迎来发展时机,却有战争降临,朝臣们也极其排斥抗拒。

   “陛下,求和吧,大康已经不起战争的摧残!”

   “只要我们跟大梁相谈,一定能够达成协议,大梁退兵,百姓才会安宁,朝局才会稳固。”

   “只是暂时的求和,为我们寻得发展之机。”

   在江令科之后,立即有不少朝臣附议。

   求和罢战之念,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某些时候不是他们贪生怕死,而是双方真有很大的差距,再打上几年战争,把大康真的拖垮了,别想再有崛起的机会……

   所以暂时的退让,甚至是示弱都是能够接受的,要从大局出发……

   众臣谏言。

   关宁淡问道:“跟梁国求和,他们必然会趁机提出苛刻条件,同样会要求割让怀源二州,你们说答应还是不答应?”

   众人沉默,随即礼部右侍郎郝华正开口道:“割让也只是暂时的,只要能为我们换来和平发展的机会,也是值得的。”

   “臣附议!”

   兵部右侍郎江令科开口道:“陛下即位以来,力主改革,推行新政,使得新朝焕发新气象,只需几年时间,就能改善民生,国家富强,到那时我们完全有实力能够夺回割让土地。”

   “是啊!”

   “还请陛下明鉴!”

   朝臣们谏声有起。

   “若割让怀源二州,那朕与僖宗何异?朕跟那些前朝余孽有什么区别?”

   关宁直接质问。

   “还请陛下以国家安危为重!”

   有朝臣大声道:“一时的忍辱负重是为了国家,相信平民百姓会明白的。”

   “此事休得再提。”

   关宁沉声道:“魏梁二国使臣来访,就在这里以发起战争逼迫朕低头,朕是说了什么话回应,尔等可还记得?”

   听到此,众人微微一怔。

   他们当然记得。

   那一日让他们也分为提气,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国家羸弱,而因此向别的国家委屈求全!

   “薛怀仁,你来说!”

   薛怀仁站了出来,沉声道:“陛下曾言,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

   “今天,朕还是这个态度。”

   关宁低沉道:“有元武一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

   “此话并非虚言,不止是现在,哪怕以后有更危难的时候依旧如此。”

   关宁低沉道:“朕能够理解你们的想法,并非是真的懦弱,而是迫于情势不得不如此。”

   众人点头,这话说到了他们心坎。

   谁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大杀四方,迫得四海臣服。

   但现实是残酷的。

   很多时候不得不迫于无奈的妥协求和。

   “可你们想过吗?”

   关宁开口道:“若每当遇有敌国进攻便想着求和罢战,战意士气就是这么一点点的消退耗尽。”

   “永远记住,一个人低头惯了,那便直不起腰了。”

   朝臣们为之震动。

   他们以为关宁会像以往那般言辞厉喝,或是以强势纠正他们的态度。

   却没想到是这般。

   一个人低头惯了,那便直不起腰了。

   众臣若有所思。

   关宁接着道:“我们可以跟梁国求和,但梁国必然会提出苛刻的条件,割地赔款不再话下,这根本不会为大康赢得喘息之机,反而会把大康拖垮!”

   “没错。”

   薛怀仁附和道:“巨额赔款才会一直拖着国家。”

   朝臣们点头,这都是能够想到的后果。

   关宁接着道:“不管双方国力差距多大,不管敌人有多强大,我们首先应该想的是战!”

   “一个优秀的剑客,明知会死,但还是拔出了剑,这便是亮剑精神!”

   “亮剑未必能赢,但不亮必定失败,未战先退,不是朕的风格,朕也同样希望你们也能跟朕一样,有战斗的勇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