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镇北王

第1138章 农庄法

镇北王 天香瞳 2240 2024-05-27 08:06

  殿内寂静,只有这老臣声音在回荡。

   有人心都揪了起来。

   陛下刚才说的已相当明白,你可真是头铁啊。

   这老臣名为唐济,是都察院御史,负责监督北方两州,也算都察院的老人。

   “陛下春秋鼎盛,何必急于一时?”

   任谁都能感觉到,这位老臣并没有其他意思,是真的为了国家。

   他说的也没错。

   农庄法推行只在延州有成功经验,那还是州牧李福曾是军中将领手段特殊,才正常进行下去。

   换做其他地方,能成功吗?

   不起祸端就不错了。

   而陛下还年轻,完全没必要着急,徐徐图之即可。

   “朕知爱卿忧国之心,然大陆局势紧张,我大宁跟梁国矛盾不可调和,又跟魏国起了争执,朕一日不敢懈怠,推行农庄法是为国家积蓄,是为当面临战争时,能有应付之力……尔等可知朕的难处?”

   “臣惶恐。”

   御史唐济开口道:“臣自会为农庄法推行尽一份力。”

   他们都明白。

   跟梁国几次起了战争冲突,根本无法调和。

   几次落败,必然会蓄谋报复,这一点毋庸置疑。

   原本跟魏国表面关系维持的还算不错,又有联姻之好,可因去年打击魏商之事,两国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说的没错。

   战争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到来。

   国家必须要有积蓄有准备。

   听到这里,朝臣们面色都变得凝重了一些。

   他们能够感同身受陛下的压力。

   他背负的是整个国家!

   情也说了,理也说了。

   自然也没有人再有异议了。

   “今日朝议之事形成纪要,通传各州,把朕说的话原原本本传出去!”

   基本都是他一人说,也没有反对之声。

   关宁其实都做好了要杀鸡儆猴的准备。

   先解决一些阻力。

   可竟然很少有人谏言。

   现在朝臣官员们就这么识趣吗?

   关宁都有些惊奇。

   不过应承是应承,关键在于执行。

   他要的是结果。

   提高官员薪俸由吏部操办,征兵一事由兵部负责。

   关宁主抓的就是推行农庄法一事。

   最早农庄法的构想其实是李福提出来的。

   他效仿自己在南方打土豪分田地,把地主上农的土地都收到了官府手中。

   这些土地成了公田,李福便把这些公田租给了老百姓,也就是老百姓成了官府的佃农。

   不过田租要比地主收的要低,得到的收益也高。

   官府不会剥削佃农。

   可李福发现老百姓对这种方式较为排斥,从事农耕的意愿并不强烈,也就是说积极性不高。

   他又更改了模式。

   以签订协议的方式,把土地承包给了农户。

   在承包期间,你享有这些田亩的耕种权,官府只会收固定的份额粮食,超出的部分都由自己所得。

   产出的粮食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

   毫无疑问,这大大提高了农民从事农耕的积极性,他们付出的多,收获的也多。

   在实行之初,分包出去的田亩都得到了丰收,而官府也得到了固定稳定的税收。

   这让李福见得其利,便加以推广,并继续改进。

   他把很多的田亩都集中起来,统一分包,让原本没有地的农民也有地耕种。

   单户不行就多户承包。

   总之是按劳分配。

   付出的多,收获的就多。

   在这种方式之下,农户们积极性大大提高,且干劲也是相当的足。

   为了提高产量,集体农耕,集体劳作,还一起兴修水利。

   这就像是一个农庄,因而被称为农庄法!

   后来,李福又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他雇佣大批种庄稼的老农好手,专门传授农耕技术,还实行统一耕种,在关宁看来,李福已经达到了科学种植的程度。

   他把种地的每一个流程细化,开垦,耕种,浇水,施肥……

   古代并没有化学肥料,只能用人或动物的粪便。

   他还安排了专人研究,怎么能把粪便发挥出最大效用。

   什么时候施肥,该施多少。

   都有细致的研究,有了成果以后再编写成册,教授给农民。

   一个统领几万人的将军,却在种地一道上做的如此精细。

   听之实难想像。

   可这却是真的,也是关宁底气所在。

   李福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宁认可这种制度,并结合自己的见识经验,又进一步完善。

   实际上,这应该算是计划经济的一种。

   在生产力不发达时,计划经济其实相当实用。

   用现代的词来解释,农庄法的难处在于所有制的改变。

   将原本属于个人的私田转为了公田,以实现资源再分配。

   平均!

   是农庄法的核心!

   一个地主有一百亩良田,把他的田分给另外没有地的十户农民。

   这样平均下来,每户人家就有十亩地。

   在这个过程,必然会触及到地主上农权贵势要之家的利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