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镇北王

第563章 永不加赋

镇北王 天香瞳 2197 2024-05-27 08:06

  永不加赋!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一般震到每个人。

   大康开国以来,甚至开国以前都从来没有过哪个皇帝敢说这样的话,而关宁却做了。

   这可真是开了先河!

   这就懵了?

   看着一众人似没反应过来的样子,关宁却很平静,这才是今天他举行朝议的主要目的。

   永不加赋,就是把现行征收的赋都固定下来,再不会有增加。

   在这之前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赋。

   实际上,赋和税完全不是一回事,统治者向天下万民征收土产、劳役等方面的收入,这些都被统称为“赋”。

   用我们白话来讲,其实就是百姓的人丁税,每一个被朝廷记载入策的百姓都要交这部分税。

   所以朝廷希望百姓能够多生,可除了人丁税还有其他各种税收,这沉重的赋税压的百姓根本就喘不过气来,只能是远走他乡流亡,这样就有了矛盾。

   而且这部分税也有地方搞猫腻,谎报人口,暗中截留,实际上并没有为国家带来多少收益。

   不加赋不代表国库收不上钱,赋主要是百姓的人头税,而税收却包括了田产,商业,矿业等各种。

   关宁推出此令,是不打算跟百姓争利了,且这对滋生人丁有很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关宁准备对这些富人下手了,主要目标就是商税!

   这些才是肥羊!

   可大康并没有商税!

   曾经也有皇帝想要推行征收商税,但都没有达成,一来是标准难以制定,经商收益并不透明,二来就是阻力很大。

   每当要征收商税时,就有一大帮人冒出来,高喊着不能与民争利的口号。

   商税到不了国库,却变相的进了那些人的口袋……

   永不加赋,只是关宁准备改革税制的开端!

   其实他想的是永不收赋,但觉得那样步子太大,恐有不适。

   此时,朝臣们才是反应过来。

   “陛下真乃万古第一仁君,应当迅速传告天下,让百姓知晓陛下仁德!”

   有一朝臣立即站了出来高呼。

   随即便有多人跟随,跪倒了一片,刚才谏言的那些人呼声最高。

   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清流党。

   他们就曾竭力反对皇帝派遣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夺,横征暴敛。

   可这时王承恩却面带犹豫之色。

   “陛下,国家收入主要就来源于赋税,若定此法令,是不是有些不妥?”

   这位才是真正精明的人,他大约预感到了关宁的真正目的。

   众臣一时禁声,都有些疑惑。

   王承恩就是清流党的人,还算是支柱般的人物,怎么就反对了?

   “那王大人意欲何为?”

   关宁反问道:“你不是说朕暴虐无道,朕此番展现了仁义,你又觉得不妥?”

   “难道要继续增赋?”

   “好!”

   “诸位可是听到了,这话不是朕说的,是王大人说的。”

   听到此言。

   王承恩吓得身体都在发抖,这若是传出去,他绝对能让天下百姓骂死,自己清流党的声名也毁于一旦。

   “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只是……”

   王承恩不知该怎么说,只能是高呼道:“陛下仁厚,实乃大康百姓之福。”

   他不敢在说下去了。

   哼,玩不死你。

   关宁内心不屑。

   这帮人你要把他们全清除了也不行,朝堂不能让一家独大,必须有搅浑水的人,而他们就是最合适的。

   重要岗位不能任用,放置言官位置还是比较合适的。

   当然必须要压住他们,否则他们连皇帝也敢抨击。

   关宁是不怕的,因为能治的他们服服帖帖。

   有了这永不加赋的旨意,他就是站在了道德制高点,能不能执行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不执行,你们满口的仁义道德,这怎么就执行不下去?

   这样他就有了借口动刀。

   不过还要好好宣处。

   古代皇权不下乡,都是乡绅们说了算,他要改变这种局面。

   要得到人的拥戴,这要是让老百姓们知道,不得在家把他供着。

   做好事得让人知道,你不说别人怎么会知道?

   关宁心想着,又沉声道:“朕要说的就是这件事,众卿可还有什么禀奏?”

   成敬又接着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陛下,臣还有事禀奏。”

   王承恩硬着头皮开口,本来这种局面,他已经不适合发言,可这件事情太重要。

   “你怎么就这么多事?”

   关宁不耐道:“讲!”

   其实王承恩要说什么,他心知肚明。

   “是。”

   被这一呵斥,身为言官的底气弱到了极点。

   王承恩开口道:“陛下昨日下令,对上京巨贾商人大肆查封,已引起恐慌,今日开市,市场清冷,难复繁荣之象,商贸瘫痪,影响民生,请陛下三思。”

   “臣附议!”

   “王大人所言极是,现今众多商贩皆如惊弓之鸟,害怕遭受朝廷清查,而不敢开市,以前粮食虽为天价,但至少有人卖,而今连卖的人都没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