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女帝欠了我百万亿:只能生娃抵账

第161章 万元户

  帝国历313年,1月初春。

   冰雪还未融化,天气还是较为寒冷。

   河东省,寿高县,大沃村。

   如果处于高空进行俯瞰。

   该村庄周围的不少耕地,按理应大多处于荒芜的状态,但此刻,居然长出了一个个类似‘白色帐篷’的东西,呈现为长条状、半圆弧形截面,每个都占地半亩左右。

   且靠北的一面,都堆上了厚厚的土;靠南的一面,则更薄更透一些,允许更多的光照射进去。

   还有少数的‘白色帐篷’,有些村民,会烧起类似暖炕的炉子,通过热水管加热土壤,提高帐篷内部的温度。

   而只要在出入口位置,掀开那层半透明的薄膜,看到内部的场景,不管是谁,都会忍不住发出惊呼。

   蔬菜。

   里面有绿油油的青菜。

   有青色的辣椒。

   有紫色的圆萝卜。

   有红噔噔的灯笼果。

   有星光甘蓝。

   有硕大的龙鳞南瓜。

   有密密麻麻的韭菜。

   有长在同一根藤上的黄瓜、丝瓜、葫芦瓜与小甜瓜。

   等等等等。

   至少有数十种之多。

   还有的‘帐篷’内,专门种植了菌菇、草莓或西瓜,可以说应有尽有。

   且都在茁壮成长,绿意盎然,嫩的似乎能滴出水来,散发出勃勃生机,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只是现下外面还是天寒地冻的天气,人们依然要穿着厚厚的衣服出门,地里也不可能长出蔬菜,怎么这些‘白色帐篷’内,全是让人馋的流出口水的瓜果蔬菜?

   没错。

   温室大棚。

   这些全是用塑料薄膜+土墙+竹子支架搭建起来温室大棚,特点是建造成本低,除了塑料膜的价格贵点,其它的都能靠堆人力解决。

   但大沃村中,第一个建起了蔬菜大棚,在冬天种出了反季节蔬菜的,则是让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的‘福叔’刘福生。

   就在一年多前,当刘福生倾尽家财,拿出250多龙元,从江南商会那里,购买了大量的塑料膜,并发动全家的劳动力,要种什么温室蔬菜的时候,村里的大部分村民,都觉得刘福生疯了,太冒险了。

   “冬天那么冷,怎么可能种出蔬菜呢?”

   “我们躺在床上盖厚厚的棉被,有时都冻的打哆嗦,就那么薄薄的一层塑料膜,能挡住外面的酷寒?”

   “福生叔,你手中的那些钱,可以盖一两间的红砖房,可以送大孙子去工厂当学徒,也能送两个孙子去读书,或者把有超凡天赋的孙女甜甜,送去江南省的超凡学校培养,能做的事情非常多,为何要扔到冷水井中?”

   “太冒险了,虽然江南商会的农业专家,能种出温室蔬菜,但不代表我们这些普通百姓也行。”

   “江南商会的农业公司,定是烧了大量的火炕,给温室大棚保暖,这才长出了蔬菜,我们买得起那么多的煤么?”

   “成不了的,冬天种出的蔬菜,是能卖出高价,但意味着很高的风险,一旦失败了,整个家都要败落。”

   “福生叔为人老稳,但这把赌的有点大了,希望他明年不要找我们借钱。”

   除少数见过世面的村民,保持观望状态。

   大部分的村民都很不看好,毕竟这种新鲜事物,他们从未接触过。

   但两个月后。

   在最冷的9月。

   刘福生家的那20个温室大棚,里面居然全部长出了瓜果蔬菜,因为没什么病虫害,那些瓜果蔬菜的长势和状态,竟比春夏季节种的露天蔬菜还好。

   服了。

   大部分的村民都大开眼界,不得不表示服了。

   但也有浇凉水的声音响起:“这么冷的天,道路都被大雪覆盖,这些蔬菜再值钱,又怎么卖到外面去?”

   然而第二天。

   一艘载重十吨级的轻型飞艇,降落在了大沃村村外,把刘福生种出的那些瓜果蔬菜,收走了余斤,并承诺每七天会过来收购一趟,一个月跑三次。

   至于地头的收购价,是1龙元二十斤的样子,不算特别高。

   但刘福生一下就收到了900多龙元。

   而那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刘福生一共卖了六批的蔬菜,净赚近5000龙元,成了半个万元户。

   村民们则全都看在眼里,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大家庭中,刘福生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让几个儿媳妇的愿望,不仅全部得到了实现,甚至是超额完成。

   比如刘福生要求把12岁以下的孙子孙女们,全部送去学校读书,绝不能继续当文盲。

   年龄在12岁以上的孙子孙女,则送到工厂去当学徒,或者去跟一些师傅学点手艺。

   有一定超凡天赋的孙女甜甜,刚一开春,就把她送去了江南省的超凡学校。

   还有家里的那栋泥砖房,全部推倒重建,然后一步到位的,建一栋五层高的大别墅,先把下面三层建好,等资金充足了,再全部封顶。

   至于自行车、手表、收音机之类的,也都买了,因为这些都是刚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