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强横废太子

第50章 十胜十败

强横废太子 南不蛮 2145 2024-05-27 12:16

  他嘴是很硬。

   但是,王镇还是认可了这种硬,忌惮这种硬。只可惜这样的人生在了一个小国,而且这皇族身份也决定了他只能呆在那小国,给他发挥的空间太小了。

   早晚,他都会被东晋的铁蹄碾碎!只要找到开战的理由,几年的耻辱必雪!加倍地雪!

   但在听说他被毒酒毒杀后,王镇开心之余,居然也不无遗憾地独自喝了一晚的酒,其中三杯酒,遥空敬了这位不幸而可怕的对手。

   没想到,他没死,而且夺了大位,而且,还用这种方式羞辱他。

   本来还有一丝顾虑,可是此时此刻,一切顾虑都不存在了,王镇叫了一声:“来人,替老夫取文房四宝。”

   丫头们赶紧过来,取了笔纸黑砚,并且马上磨墨。

   磨好了墨,王镇让丫头们都退下,开始写奏折。

   “臣东晋兵马大元帅王镇奏曰:臣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故早知晋隋终有一战……故臣以为,战事若开,则隋必败,而晋必胜也……臣虽垂老,尚能一战,当亲自挂帅一雪前耻……如陛下允臣所奏,则臣当肝脑涂地以报也。”

   写完奏折,雨也晴了,夜也深了,夜凉初透,王镇拿起酒喝了几口,乘着微醉,一个人执剑独舞。

   次日早朝的时候,大元帅和晋皇未到殿,东晋国的宫殿就已经沸腾起来了。

   “岂有此理?”

   “这哪里是挑衅大元帅,这是在挑衅我们晋国。”

   “姓程的如此猖狂,就是当年没有把他们打痛的结果。”

   “岂止没有打痛人家,是人家把我们打痛了!”

   “必须以牙还牙,是可忍,孰不可忍?”

   “必须把他们彻底打垮,还要在地上不断摩擦,让他们生不如死。”

   ……

   议论中,有人叫道:“大元帅来了。”

   大元帅龙行虎步,走进殿来,立刻被百官团团围住。

   “大元帅,此事绝不可忍,这不仅仅是大元帅一家的事,也是整个国家的事,你看,我已经写了请陛下出兵的奏折。”一个官员拿出一份折子。

   “我也写了。”另一个官员也拿出来。

   “我也写了。”又一个。

   这是东晋国史上少有的同仇敌忾的时刻。

   显然,隋国的做法激怒了全部的文武官员们。

   大元帅道:“大家的奏折都一起送上,老夫也有奏折。”

   “也是奏请出兵吗?”

   “对。”

   大家都兴奋起来。

   这么多人请奏起兵,也是东晋国少有的团结局面,显然出兵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只有两个人一直在沉默着,且神情都相当凝重。

   一个是老丞相谢案。

   一个是年轻人朱石。

   不过在汹涌的群情下,也没有人注意到这一老一少的表现。

   很快,晋皇到了,看他的表情,显然也早就知道了这一切,他的目光始终在关注着王镇,显然很想从表情上看到王镇的念头。

   山呼万岁之后,王镇拿出了奏折。

   这个奏折有点长。

   总的来说,就是分析了一下晋隋两国的现状。

   重点是前几年的晋隋之战后,隋国虽然表面上是跟晋国讲了和,并且是割地求和,但该国的武将还是把那场战争当成了胜利之战,对晋国起了轻视之心,不甘心臣服晋国的现象非常普遍。

   而这一次主动招惹晋国使官的,正是当年参加过晋隋之战的武将之一,他前往使馆打人骂人抓人的系列行为非常恶劣,还在隋国挑起了反晋热潮,如果不对此进行惩罚,就是在向这样的弱国示弱,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结论是这一仗必须打。

   随后分析了两国的方方面面。

   结论是,晋国有十胜,而隋国有十败。

   一是晋地域广阔,得天之助,隋地域狭小,得天之厌,此为晋之天胜,隋之天败。

   二是晋地形复杂多样,东邻兄弟之邦,而隋千里平原,西接强唐,此为晋之地胜,隋之地败。

   三是晋人口众多,隋人口稀少,且其皇族兄弟阎于墙,分派林立,人心涣散,战时可用军队人数悬殊,此为晋之人胜,隋之人败。

   四是晋地形如虎口,隋地形为幼兔,虎口张开,幼兔难逃,此为晋之形胜,隋之形败。

   五是晋在隋之上游,落差数十里,由上而下,势如破竹,此为晋之势胜,隋之势败。

   六是晋文官皆有战意,隋文官畏战如畏虎,战争进入纠结时必然拖后腿,此为晋之文胜,隋之文败。

   七是晋拥有武将馆,武将皆可获武将技,而隋无武将馆,无所依托,晋装备齐全,技术先进,隋装备落后且不全,技术亦受压制,此为晋之武胜,隋之武败。

   八是晋为上邦,隋为下国,隋见晋必气为之短,此为晋之气胜,隋之气败。

   九是隋无理驱使晋使官,挑起两国争端,晋为受害之国,此为晋之理胜,隋之理败。

   十是晋当年一战未尽全力而遭隋逼平,晋将士一直视之奇耻大辱,急欲一雪前耻,而隋难得一平,骄傲自满,小觑晋国,此为晋之度胜,隋之度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