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永明纪事

第441章 准备

永明纪事 水罙 2092 2024-05-28 14:34

  天子祈福,乃国之盛事。

   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朝野内外都极为重视。太山位于京城之外,离城不远不近,来回需要旬日光景。祈福形势又颇为繁琐,因此在太山宫殿还需休息数日。

   这一行少说要半月有余。

   因此,即便崇仁皇帝给了三日时间准备,仍是十分紧张。但天子令下,谁敢怠慢,自是日赶夜赶,不敢拖沓。

   而朝堂之上,也有需要安顿之事。

   经过崇仁皇帝与内阁反复商议之后,便决定让十七皇子慕容祗和首辅程濂以及韩廷贤等人留守京城。其余如次辅窦敬言和九皇子慕容祁则随行祈福。

   与陛下天子同行之举,看似风光无限,其实颇为累赘。

   虽说朝中让皇子坐镇,也只是做个摆设而已。可慕容祗如今有了旁听政事的资格。他留守京城,便是待在文渊阁听诸位阁老议事。

   有几位阁老在,自能保证朝廷之事正常运转,具体朝事根本不需要他插手。

   但终究是给了他单独同几位阁老相处的机会。不管崇仁皇帝何意,朝廷之事又是否需要他插手,总之几位阁老议事后,定要给他过目才是。

   反倒是慕容祁,虽说跟着祈福——但崇仁皇帝的赏识哪能得的这般容易?

   不过这是在正常情况下。

   可此次天子出宫,京中显然会有不正常的情况。到时候究竟会发生哪些变故,慕容祗又会如何选?而待在崇仁皇帝身侧的慕容祁会有怎样的机遇?

   只怕谁也说不清。

   程濂得知此事后,亦是为此准备了很长时间。

   他先是同宫中负责饮食起居的小太监暗中联络,又与被囚于冷宫的郑贵妃互通书信,最后还与留守城门的指挥使交谈一番。

   天子离宫,京师安全必要有保障。

   而他在崇仁皇帝刚下命令之时,便已向九边去了信。

   “大人果真要如此行事吗?”

   温良微微沉了沉神色。

   程濂看了他一眼,神色冷淡。

   “事已至此,先生何必多言?这些年我如何行事,处境如何,先生皆看在眼里,若老夫再忍气吞声,往后怕是只能受制于人,永无翻身之日。”

   温良自然清楚他这些年一直受制于人。可如此行事,终究过于凶险。哪怕宫城内外,包括九边数处皆是其人,但要趁机举事,还是胜负难说。

   程濂却不以为意。

   “朝中的情形看似稳若磐石,实则是各自为政,彼此相对,真要遇事,定然不堪一击。只要陛下身死道消,朝臣们又有何胆量同我们敌对?更何况,十四皇子才是正统,他们届时还不纷纷讨饶,唯求自保。”

   “可是陛下出宫之举……”

   温良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下去。

   他始终觉得此事过于简单了。不过是让钦天监的人随意说了两句话,崇仁皇帝竟然真的就信了,同意出宫祈福,他往常可并非如此行事之人。

   程濂对此却是信心满满。

   “国势不稳是真。朝中派系众多,彼此争斗,即便这两年,因韩廷贤等人逐渐势大,陛下勉强有了掌控之权,可握在手中的实权并不多。否则,此次榆林之事他又怎会不得不收手?

   偶尔祈求一次上苍,实在算不得大事。再者,此次陛下出行,二十六卫尽守在其身侧,城中半数侍卫随行,护其安危。又有谁人会以为此行不安全?更何况,也无人有哪样的胆量,敢对陛下图谋不轨。”

   程濂所言非虚。

   确实没有人敢在护卫层层保护下,还对崇仁皇帝行刺。即便他真的不要命,也不可能换来什么好结果。

   但事情总有意外。

   就如程濂所谋之事,纵使再周全,再算无遗策,可人算不如天算,未尝不会有失策之时。

   只可惜规劝之事,是先有可劝之人,才有可劝之言。

   温良终究什么也没有说。

   他不过一介幕僚,在毫无证据,只凭直觉的情况下,规劝主公,本就是一件荒唐事。更何况,如今的程濂早已被此事迷了心智,任谁也劝不动。

   在他看来,半生拼搏,兴许只为这一朝之功。

   ……

   自奴隶暴动之后,榆林的防守比以往更为严格。更何况,杜巩如今又替朝廷招募了一群军士——这些都是之前在城内自行组队劫杀奴隶之人。

   他们并没有纳入朝廷正式的军队里面,只是相助榆林军士,清理城内残留的奴隶罢了。

   难得的是朝廷竟会应允。

   这是大部分人心中的念头。

   当然,沈昭并不这么认为。她如今也在被招募的侠士之中。

   那日赵作平毕恭毕敬地将他们请进将军府,其实只是为了把他们招入总兵府,替杜巩办事罢了。

   当然,美名其曰是替朝廷办事,虽非正规军队,但所用之物与他们并无不同,兴许还要好些,更像一支装备精良的特殊军队,就像专门为杜巩打造的一般。

   这些身手不凡之辈,或多或少都有些报国之心,除此之外,俸禄也拿得。因此,并无人反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