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永明纪事

第437章 寻人

永明纪事 水罙 2112 2024-05-28 14:34

  鞑靼退兵,奴隶举事。

   这一消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回了京师。当然也包括总兵府和程府遭奴隶袭击,总兵夫人,公子,朝廷钦差以及马市提督官程度潇身死奴隶之手之事。

   与他们身死的消息一并传来的是,杜巩的陈情书。

   当然既是陈情,也是请罪。大意是自己管辖不严,以致奴隶出逃,在城内作乱,酿成大祸。因此恳请崇仁皇帝下旨,允他在城中再次搜寻奴隶,让他将功折过。

   将何功,折何过,其实已不重要。

   因为杜巩这份奏折并没有半点请罪之意。连让崇仁皇帝下旨贬谪,收回身上军权的话都说没出来。既如此,又折什么过,再怎么将功折过,也是待在榆林,还是九边总兵之一。

   而这等时候,就算杜巩主动提,只怕崇仁皇帝也很难夺去他身上的总兵之位。

   他才将鞑靼打得节节败退,立了战功,更证明其领兵之才。而城中伤亡要说重,也重在总兵府和程府。且钦差一死,之前所寻到的所谓证据,当然亦不追寻。

   至于此次奴隶举事,真要认真说起来,朝中魏国公等人会给他寻出无数理由,更有甚者,还可说榆林形势不稳,乍然换人,更会引起动荡。

   且杜巩是众望所归,理应留在榆林安抚受惊的百姓。如此大好的时机,他们说什么也不会放过。崇仁皇帝已失去了最好的机会。

   只得悻悻收手。

   当然,事情远没有结束。

   比如死去的钦差,其家人必须抚恤。又比如程度潇……程濂好歹是跟了崇仁皇帝十数年的老臣,若说无半点君臣相惜之情,是不大可能的。

   因此自要好好安抚一番。

   但是人生之痛莫过于老年丧子,这样的事岂是安抚便可解决的。不过让人惊讶的是,本该愤恨不已的程濂,这一次竟然异常平静。

   除去为其子恸哭过一次外,再无别的举动。当然,榆林的军报写得清清楚楚,程度潇是死于奴隶之手,这仇无处可报,只能将奴隶尽数斩杀。就连崇仁皇帝都不得不暂时退避。

   所以程濂不得不镇静。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九月底。

   深秋已至,京师的天气愈发寒冷,大家不免都换上了厚实的衣裳,当然,有些时候,厚实的衣裳也抵不住发自心底的寒。

   比如此刻,析玉看到推开院门,径直走进庭院的温仪县主云祯,便被惊出了满身寒意。

   “怎么?你很怕我?”

   云祯不咸不淡地瞥了她一眼。

   这种时候,析玉不得不开口奉承。

   “并非婢子怕您,而是见县主之风华绝代,世间难有人及,心中不免震撼,一时间难以忘怀,不知所措。县主仁心宅厚,万望宽宥婢子。”

   “你跟在沈昭身边这么久,亦见过我无数次,倒真是难得听你说上一句奉承话。”

   云祯笑了笑,神色不明,又指了指紧闭的房门。

   “怎么?沈昭今日还不见人吗?上次我指派丫鬟过来,沈昭嫌我不够给她颜面,拒人于外。这次我亲自前来,总够资格见她一面了罢。你口口声声说敬仰我之风采,总不会连杯热茶都不请我喝罢。”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析玉哪有婉拒的余地。只是一想到眼下房中并无沈昭,心中便暗暗发苦。

   今日云祯未曾给出请帖,便直接上门,显然是要打她们一个促手不及。且她今日还是孤身前来,身侧更是连个服侍的丫鬟都没有,显见是已察觉了异样,却不欲令更多的人发觉。

   眼见云祯还在似笑非笑地打量她,便只好强撑着精神,面上露出笑容来,轻声解释起来。

   “婢子既重县主之风采,断没有冷落之意。还请您随婢子前来。县主乍然来访,婢子没有事先准备,若有不妥当之处,万望您能宽宥——”

   “行了,我像是那么难伺候的人吗?”

   云祯尚显不耐烦地打断她的话,不禁疑惑自己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个析玉也是如此话多之人。

   析玉被打断也不恼,继而解释。

   “上次之事,实乃另有隐情。”

   她顿了一下。

   “此事,婢子替姑娘向您告罪。姑娘……姑娘身子不大舒适,所以不便见客,但不愿此事传出去,所以并未直言,反倒令县主生出了误会,心中不豫,是婢子之过错。”

   云祯并不言语。

   说话间,两人已到了厅堂中。

   析玉请人上座,连忙唤来侍书上瓜果糕点,又命侍画去沏茶。

   云祯看她有条不紊地吩咐人,目光不禁又朝她瞥过去,不咸不淡地开口,只是语气里带上了两分寒意。

   “怎么?沈昭还不便出来见客?我说要喝杯热茶,你就真的请我喝杯热茶?这就是你们的待客之道?”

   析玉一惊,连忙请罪。

   “还望县主恕罪,实在是——是姑娘眼下抽不开身,不便见您。婢子也是没法子了,否则怎敢拦您啊。”

   云祯也不恼,但语气并未好多少。

   “那你且说说,沈昭是被何事绊住了,连见我一面的时间都没有。总不该又是生病了罢,即便是生病,又非疫病,还见不了人了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