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永明纪事

第462章 各方动向(一)

永明纪事 水罙 2069 2024-05-28 14:34

  云礼在收到云祯的第一封信时,便已觉察出不对劲。

   在感情方面,沈昭向来比较淡然,除去询问朝中局势外,很少会主动给他写信,却不至于不回信。

   刚到辽东时,沈昭因担忧他身边阻拦颇多,便曾寄信嘱咐,他亦回信。其后又陆续来往,可月余之后,却又寂寂无声。他将此归为对方过于忙碌,无意再寄书信。

   毕竟那段时日,靖安侯旧案传得沸沸扬扬,她在其中必定出力。但这之后,京师却一直未曾有信传来。虽然知道沈昭在京师必不会有险情,可终是忍不住写信过去。

   却如石沉大海,了无音信。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有回信,可惜信中未着半字,只是一株已成干草的忘忧花。大抵是为报平安,他心中如是想。

   后来又互通书信,沈昭仍旧不着半字,偶尔是一串红艳的野果,或是一片红透的枫叶。这一招他曾用过,小姑娘如今有样学样,倒让他觉得颇为有趣。他曾向询问过暗卫,知道小姑娘近来在京郊别庄游赏。

   后来又传来一片金黄的杏叶,这便是在大觉寺忘念大师处修行。可对于他的来信,对方还是未留只言片语。恰好云祯又给他写信抱怨,沈昭不愿意出门见她。

   他不禁颇觉得古怪。

   复又写信回去,这一次是真的毫无回音。他忍不住再向京中打探消息,这才知道前不久榆林奴隶动乱,他觉得以沈昭之心性,眼下未必还守在京师。正欲再打探实情,云祯复又写信过来,太山之行似出变故。

   他终是没能忍住。

   在没有知会云道溪的情况下,私自回京。

   等到京师后才发觉情况之严重,程濂与郑贵妃勾结,将整个皇城守卫军都掌控于手中,又取出不知从何得来的传国玉玺,大肆宣扬慕容禛将登帝位。若非彼此生了嫌隙,只怕江山早已易主。

   至于太山则被天津卫围禁,任何人不得出行,云祯能将消息传出实属不易。

   可他手底下未有一兵一卒,实在不敢现身,只得再次给云祯去信。得到的则是老祖宗的回信,取信物前往大觉寺求助忘念大师。

   看到信物的那一刻,云礼明白过来,老祖宗这是要动用黑旗军了。

   ……

   这是韩廷贤留在府中的第五日。

   崇仁皇帝薨逝的消息刚传来时,京中一片惶惶,大臣们东奔西走,开始明目张胆地讨论,对方站在哪个阵营,支持哪位皇子登基。而他们作为保皇党,更是格外受关注些。

   只是事情尚未明了,因此从未确切表明自己的态度。当然,他们也没来得及表明。翌日上朝之时,司礼监秉笔太监直接于殿上宣读遗诏。

   字迹确实是崇仁皇帝的字迹,只是其上印章盖的却非大周国玺,而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很快便有大臣站出来,直言慕容禛乃天命所归,因此失传已久的国之重器才会重现于世。

   其余诸臣则或是支持或是反对,再不济也是如韩廷贤等人一般默然,只言等大长公主和几位阁老勋贵从太山归来再说。

   廷议就此搁置。

   而皇城内外,军士频频调动,百姓闭门不出,人人都在观望,都在思索,如何谋取最大利益。韩廷贤却无法行动,因为他的根基实在太浅,无论皇宫大内,还是京卫三营,他都没有资格左右,只得坚守本心,之后再顺势而为。

   但在沉寂了数日之后。

   府中突然迎来一不速之客。

   “——来者何人?”

   “他说自己是余家七公子,余怀梓余端越。”

   韩廷贤对余家颇有印象。

   主要是源于他和沈昭数次合作,全然站在同一阵营。之前余家子弟进京,掀起不小的动静,但由于沈昭未将此事放在心上,甚至不曾向他提及,他置之不理。

   却不想这等危机时刻,竟会迎来一位余家子弟。他猜想这与沈昭脱不了干系,毕竟对方迟迟未有动作。

   韩廷贤在书房同他见面。

   余怀梓先是自报家门,向对方行了一礼。而后再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递过去,“请大人过目。”

   韩廷贤似是心有所感。

   打开一看,发觉果真是沈昭所写。字迹潦草,只有寥寥数语,显然是过程十分仓促——尚书大人台鉴:若愚兄端越有所求之,望大人应承。沈氏女昭必生死相报。顿首叩之。

   韩廷贤将信合上,不过片刻即看向余怀梓,“沈姑娘之意我已明了,余七公子有何所求?”

   余怀梓怔了一下。

   皇城乱起之后,他收到了沈昭的数封信,一封是写给他询问京师之情况,一封是写给忘念大师,望他给出解决之策,余下一封便是给韩廷贤,同样是求助之意。

   他先是求见了忘念大师。

   虽久居寺庙之内,但京中形势对方同样十分清楚,却并未如沈昭所料那般,有力挽狂澜之能。之所以迟迟未有行动,也是因无力为之,程濂那一方玉玺拉拢了太多摇摆不定之人。

   更何况,崇仁皇帝薨逝后,并未留下其他遗诏,这一份足以让程濂师出有名,让慕容禛名正言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