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说着,林元芳搓了一把脸上的泪:
“我挺嫉妒我二嫂的,他都结婚了,你却对她那么好,听说能参加考试也是你帮的忙,我特别想知道,她哪儿好。”
林元芳摔倒是真,想要挤掉孩子也是真,可没想到,就在刘敏出去叫大夫的这个空档。
张启明竟然发现了她衣服里捆着的三角铁,他是第一个安慰她的男人。
说是,船到桥头自然直,犯不着拿自己的命开玩笑,更何况,孩子多无辜啊。
那一刻,林元芳觉得,他没有看不起自己,说话也是温柔的很。
当时,林元芳就说了:我这样的女人,还有人要吗?我不如死了得了。
张启明安慰了一句:死容易,活下去,让人看着你活得好,才是正路。
谁知道这一安慰,林元芳的心彻底化了,想想他对嫂子的倾心,林元芳顺水推舟,她着实想看看,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对嫂子好。
二哥待她如掌心宝,书记和几个村民也对她欣赏的很,就连老实巴交的张老师,也对他青囊相助,凭什么?
张启明转身从柜子里掏出一床铺垫要走,虽破旧了点儿,好歹能裹着对付睡觉:
“林元芳,你嫂子有家有院的人,我也只是觉得屈才了,没有别的意思。”
“真的?”林元芳不信。
“我是读过书的人,知道这些礼数。”
说完,张启明有些跛脚的出了门。
其实食堂里也就一位村里选出来的老妈子,收一下孩子带来的米面,条件好的,带来的鸡蛋,也都赶着晌午用大蒸笼统一热起来。
炒一个汤汤水水都有的菜,孩子们都能吃饱喝足。
做好饭,老妈子也就在下午上课的时候收拾完回家去了,正好食堂里有几个长条凳子,三五个错综的拼起来,也能当床睡。
林元芳扶着墙一步步的挪到了食堂,见他在整理长条凳子,不由咬了咬牙:
“我也不会白吃白喝的,你把做饭的老妈子开除了,我来做饭。”
这样成双成对的,别人就不会再背后戳她脊梁骨了,说不定,还会羡慕他找了个知识分子。
“这,不大好吧,宋阿姨年纪大了,家里没啥收入,做饭的话,几个大队都会出点儿钱补贴给她,这真的太不合适了。”
张启明起身,他只是想救两条命。
林元芳攥紧了门框:“那,那俺不要钱,只要有口饭吃就成。”
…………
长河村,刘敏把大宝送到二愣子那玩,转身下地检查出苗率。
塑料大棚里已经哈了一层层的雾气,一动弹水珠往下落。
里头热的很,刘敏蹲下来挨个儿的检查,没多大会儿,闷热的脸颊绯红。
看着那些嫩芽,刘敏高兴地说不出话,这温度,真是催芽的最好时间。
最多,最多两个月,这些青菜就能出来了,豆角可能要晚一点,现在三叶中间抽须呢。
出了塑料棚,刘敏砍了不少小竹子插上,等着豆角往上爬,为了好摘豆角,刘敏在行距之间留了一条下脚的空挡。
刚出来没顾得上擦汗,就看见周书记背着双手慢条斯理的走了过来。
“周叔。”刘敏主动打招呼。
“在呢?昨个有人说呢,你这搞得啥呀?还弄那么些塑料布。”
周书记也是好奇。
走到塑料大棚边上,硬是要进去看看。
“请,叔要看,我就算是种的黄金也不怕。”
刘敏掀开塑料布,眼看着周书记弯腰进去之后,瞪大了眼睛:
“刘敏,你打哪儿学的?这塑料布里头,还真是比外头暖和呀,怪不得大冬天能种菜。”
刘敏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叔,这挺简单的,塑料布保温嘛,就算是外头结冰了,里头也是暖和的。”
“俺问你这技术哪儿学的,俺咋不知道?”
周书记瞪大了眼睛,走在田埂上,越看越新奇:“这是茄子苗儿,这是……大白菜?”
刘敏赶紧解释:
“叔,这是花菜芽儿,还小呢,看不出来,等长大就看出来了。”
“呦,都俩芽儿了,这也够快的呀。”
周书记是跟看到稀罕玩意一样,挨个的看。
要知道,发芽需要温度,这儿有了,可这么快能发芽的技术……打哪儿学的?
而且,他细看了,没有一只虫子,这又是怎么做到的。
“可不,温度够了,菜不就起来了吗?”刘敏说着,见周书记观光完了,二人站在塑料大棚外头说起了闲话:
“叔,您今儿里,不是专程看我大棚的吧。”
“你这丫头,倒是原来越机灵了。”
周书记背着双手顺着田埂往外走,有一句没一句的扯着:
“俺问过了,有资格被录取的考生,都有通知书,可俺没看见你的,也叫人去邮局问了,是不是漏了,结果啊没有你的名额。”
周书记突然提起此事,让刘敏惆怅:
“叔,可能是我先前在队上表现不好,拉了分数,不过,我这不是在改正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