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刘宏发火了,众臣更是噤若寒蝉,更不敢随意的开口了。
“启奏陛下,或许,可以调皇甫嵩北上,去担任河北主帅之职。”
又过了片刻,见还是没人站出来,就在刘宏准备发飙时,太仆袁逢站了出来,回道。
“将皇甫嵩调去河北,那青州又当如何?
那边的黄巾贼可也不比河北少!”
见提起了皇甫嵩,刘宏刚开始倒是有了些兴趣。
可一想到青州也成了乱贼窝子,又有些犹豫了。
那边可是个粮仓啊,那边不平定,大汉的粮食还是会更紧张。
“这......”
袁逢被刘宏这一问给问住了,他哪知道该怎么办?
朝廷里面能打仗的就这么几个。
卢植被你给擒了回来,现在还关在天牢里。
其他的几个又都有任务在身,哪还有人派啊?
摇了摇头,站回了队列。
又是良久的沉默,看得龙椅上的刘宏无名火更甚。
“报......”
“河北吉报!”
就在刘宏快要暴走的时候,殿外传来一长串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尴尬。
“嗯?什么?
又是急报!
河北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众人一听是河北来的奏报,心里不由得又提了起来。
“报,河北大吉!”
传信卫士终于气喘吁吁地跑到了大殿门口,自有殿中监把奏章接了过去,送到了皇帝的御座前。
“原来是吉报啊!”
殿上的众臣这时才听清楚,原来送过来的是吉报,而不是急报!
一字之差,真是冰火两重天啊!
众人算是大舒了一口气。
龙椅上的刘宏初时也以为是急报,脸色阴沉得快滴出水来。
不过后面听说是大吉,这才长吐了一口气,放松了下来。
“陛下。”
张让从御阶下接过殿中监手中的奏章,呈到了刘宏的面前。
“你念给大家听听吧,让大家都听听,到底是什么样的好消息!”
刘宏隐晦地拭了下额头的虚汗,对着张让说道。
“诺!”
张让见刘宏让他来宣读,欣然应下。
后退两步,来到御阶前,展开了手中用绢帛书就的奏章。
“臣,荡寇中郎将,柴桑太守刘枫,叩见皇帝陛下:
托陛下洪褔,皇天庇佑。
臣于七月二十九日,趁贼猷张角后方空虚,率部下所属突袭敌巢廮陶城,杀敌无算。
并焚其所有粮草,使其空有数十万之众,却可食之粮不过半月之数。
并将其老巢廮陶城尽数焚毁,其所搜刮物资皆被付之一炬。
我官军虽败,然依旧可拒城而守,只是兵力不足确属难题,无法做到在短时间内将一众蛾贼剿灭。
臣恳请皇上下令,黄河沿线所有州县,严防乱贼过河南下,则黄祸必止于年内;
不然,必会横生变故,徒增枝节。
些许微未建议,以供圣听,一切事宜,均由陛下圣裁,臣当竭力执行!”
“好!烧得好啊!
这一把火,可把朕的心头之患烧去了大半啊!
这刘枫刘俨之,真是朕的福将,大汉的弘股之臣啊,不愧是刘姓子孙!”
听到黄巾乱贼年内可灭,刘宏高兴的用力拍了一下大腿,大叫道。
特别是里面的字词,瞧瞧,打了这么大的胜仗,竟然是因为托了自己的福,还说一切事宜都由自己圣裁!
居功而不自傲,多好的人啊,多会说话!
比起这朝中的一群老家伙实在是顺眼太多啦!
“圣下,刘将军立下大功,当予以嘉奖!
且其所奏之事,也是眼下切实可行这事,还望陛下恩准!”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皆是大喜,先前的愁云惨淡的景象被一扫而空。
这时,太尉张温站了出来。
他乃是大汉兵马名义上的掌管者,下面的将领这么出色,一下就解了朝廷的大患,自是要出来表功的。
“是啊,不错,确实应该嘉奖!”
下面的诸臣皆是附应。
在眼下正缺人用的时候,自然是没人会去给自己找不自在的了。
“好!
既然大家意见皆一致,朕自然不会薄待了功臣!”
看着殿下的众臣,刘宏面上的阴霾终于是渐渐地散去,全然不复先前的阴沉之色。
“拟旨:
加封荡寇中郎将刘枫为南中郎将,全权负责河北一应战事,授其临机决断之权,钦此!”
“陛下圣明!”
见刘宏确定下了河北统率人选,众人自然是欢声附和。
......
冀州,阳平。
“......封荡寇中郎将刘枫,为南中郎将,全权负责河北一应战事,授予临机之权。
钦此!”
“谢皇帝陛下,臣刘枫定竭尽所能,荡平乱贼,还我大汉一个清平!”
刘枫怎么也没想到,董胖子失败逃走了,这个河北剿贼统帅的位子,竟然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心里自是激动莫名。
“恭喜刘将军了,河北有了刘将军的统帅,相信很快就能平定了这些蛾贼,到时论功行赏,高官厚禄自是不在话下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