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零一章 战争是政治延续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216 2024-05-30 14:40

  古往今来,凡在战争中创下名声者,无不有其过人之处。

   郑思吉也不例外,很多人都当他是个陷阵斩将的悍勇武夫,

   但其人悍勇的表象下,却是对战场态势极为敏锐的直觉。

   现在,郑思吉的直觉就告诉他,

   保州守军的实力被严重低估,凭自己手中这点人,

   根本拿不下保州,甚至逼得守军全力防守都做不到。

   苦思一晚后,

   郑思吉决定还是再做一次试探攻击。

   毕竟,其人只是“先锋”,而不是大军统帅,

   自己的直觉再怎么灵验,也不能拿直觉去说服金相公和崔相公。

   次日巳时,高丽大军再次出动。

   这次,目标选在了北面小寨。

   同样是大部掠阵,防备守军出城突袭,

   小寨规模不大,防御设施也没保州城复杂,

   郑思吉只投入了五百人。

   实际上,守军反击的力度确实较弱,

   甚至于面对高丽军的箭雨压制,寨中守军根本就没有回射。

   以至于部分高丽士卒产生了寨中守军极少,根本不敢反击的荒谬想法。

   但在本方箭雨停止,高丽军成功靠近,并扶梯登上寨墙时,

   守军的反击终于开始——只是一瞬间,就清空了登城的高丽士卒。

   唯一逃回性命的士卒,是刚登城就从梯子上滚下来的。

   时间很紧,根本没看清。

   只知道敌人的寨墙很宽,猜测上面应该修有躲避箭矢的设施,

   因为上城后,没有看到守军的尸体。

   寨中守军并不少,而且极为冷静,

   他们端着长枪,三个人守住一个垛口,呈扇形站立。

   看见有人登城,就将手中的长枪同时捅出,锁定来敌可能闪避的方向。

   守军出枪时表情非常平和,也不喊叫,

   他们不像在杀人,更像是在麻木的进行长枪刺杀训练。

   这就是连续两天进攻,付出了近百人的伤亡后,得到的有用信息。

   看来,敌军的兵力确实不缺。

   靠自己手中这点兵力,蚁附攻城的根本行不通。

   至于放弃攀援城墙,直接集结重兵攻击敌人的寨门。

   郑思吉看了看寨门前沉重的拒马阵,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连续两日,高丽军试探攻城,

   互为犄角的城寨却没有出兵相互支援。

   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大军掠阵的缘故,

   另一方面,守军显然也在试探攻击方的实力。

   比如说,北寨就故意将高丽军放上城墙再打。

   郑思吉验证了自己的判断,遂不再犹豫。

   其人一面加固营寨,并持续保持对守军的攻击压力。

   一面命人快马将义州的复杂情况,报于“靠前指挥”的西北面兵马副使崔弘宰。

   高丽盐州。

   这个义州东南百里的小州郡,已经变成了繁忙的大军营。

   高丽国西北面副兵马使崔弘宰的行辕便设在此处。

   收到义州郑思吉的快马急报前,崔弘宰正在为另一封私信而烦恼。

   来信之人正是崔弘宰的长兄——当朝平章事崔弘嗣。

   当今高丽国主王俣即位时,国内吏治腐败至极,致使民生凋敝,

   严重到“流亡相继、十室九空”的恐怖程度。

   王俣锐意进取,大力整顿吏治,推进政治改革,

   实行殿最考课之法,在一些州县设置“监务”一职,等等。

   古代封建政权改革不管何种理由说法,本质其实都是巩固君权,稳定统治。

   自然不可避免地会剥夺部分相权,与权臣的利益冲突。

   首相崔思诹明面不反对,

   私底下却是“不肯轻变祖宗之法,又不肯作为新法,以扰风俗”。

   参知政事高令臣则公开反对,

   表示“祖宗成宪具在,不可纷更,但守而勿失可也”。

   王俣是个有为之君,颇有手腕,见明着反对的声音大,他便迂回。

   一是即位十余年,不断提拔新的宰执重臣,

   使得小朝廷的宰执超过了十人之数,崔弘宰两兄弟便有幸同朝为相。

   这种人事任命并算不惊世骇俗,李资谦李资谅两兄弟也是一门两相。

   宰相多了,内耗就多,国君就有了上下其手的机会。

   二是借鉴大宋“三舍法”的成功经验,

   起用宋籍福州人胡宗旦,在国学设立“七斋”。

   这一招其实是模仿“海东孔子”之称的崔冲私学“九斋”所设。

   正是自崔冲兴私学后,高丽私学日益兴盛,相对的,却是官学的衰落,

   进而是文化、政策解释权,由朝廷向私人过渡,

   这当然是身为国主的王俣不能容忍的。

   崔冲正是当今首相崔思诹的祖父,这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非常妙,

   改革官学,设立“七斋”,自然让崔思诹无话可说。

   顺便说一下,崔氏崔冲一脉是高丽最富传奇色彩的家族。

   从崔冲开始,到崔思诹,三代皆为宰相,

   而这个传奇,在原本的历史位面,还再要持续三代人——整整六代为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