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一百零二章 优势在我高丽军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184 2024-05-30 14:40

  崔弘宰只是西北面兵马副使,对于郑思吉这份明显请求增兵的战报,

   他不能擅自处理,还要将战报转交在新安州的西北面兵马使金缘。

   金缘和崔弘宰以宰执之尊,分别出任征义州正副统帅,

   但二人都不在义州一线。

   崔弘宰在盐州“前线”督战,金缘更是跑到数百里外的新安州“远筹帷幄”。

   看起来很荒唐,不过,此举其实是符合高丽宰执领兵传统的。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指望身居高位的相公们提刀上阵,与敌人搏命,是不符合高丽人的传统观念的。

   实际上,崔弘宰深入义州仅百里的盐州,已经算得上“亲自上阵”了。

   其人再往前,对攻城拔寨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还会分散战将郑思吉的精力,影响大军攻城。

   金缘“坐镇”新安州,也不仅仅是为了转运粮草,

   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调度水师,把控整个战局。

   收到兵马副使崔弘宰转交的义州前线战报,金缘也有些犯愁。

   透过郑思吉这份战报,金缘重新认识了这名形象粗犷的部将。

   郑思吉在战报中,

   详细介绍了辽人在义州构筑的复杂防御体系,

   并分析数次攻城战斗的敌我表现,

   最终得出结论,认为辽人的兵力被严重低估,

   其人推测,保州各城寨的总兵力可能达到五千以上。

   在敌方占有地利优势,又拥有完备防御体系的前提下,

   仅靠他手中不占优势的六千前锋,根本无法完成攻城拔寨的重任。

   甚至于,对守军构成真正的威胁也做不到,还要防备敌军出城突袭。

   一句话——人不够,速速增兵,要很多兵!

   在金缘心里,并不怎么相信郑思吉关于义州辽军兵力的判断。

   辽人怎么可能变出这么多的战兵?

   就算真有这么多,也不要紧。

   人越多,矛盾越多。

   小小的义州突然增加这么多兵,肯定会存在诸如粮食不足、训练不够、甲械缺乏等问题。

   靠同舟社一个小商社,绝对背不起这么大一个包袱,仅是粮食一项,就能令他们崩溃。

   而且,哪个武将会嫌手里可以支配使用的兵少?

   战前拼命夸大敌人的实力,以要求增兵,

   若是能打赢,功劳就会显得更大,

   万一打败了,多少也能凭此开脱一点的责任。

   这一套,金相公三十年前,就已经玩得炉火纯青了。

   要不怎么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呢,就算明知郑思吉的小伎俩,金相公也不会和他一般见识。

   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饱,这点道理他还是很明白的。

   义州方面,增兵肯定是要增兵,但增多少,却是一个问题。

   郑思吉只是冲锋陷阵的战将,其人只需要考虑用多少人打赢义州这一仗就行。

   金缘却是贵为当朝宰相,整场战役运筹帷幄的统帅。

   二人的眼界和考虑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

   站在金缘的角度,不仅要考虑如何打赢义州这一仗,

   还要考虑围绕这场战役所牵涉各方的利益争夺——包括朝堂上的利益争夺。

   其人确实未经行伍,不懂战阵,但他懂人心。

   仅仅对付义州一地的话,把这次征发的大军全部押上,慢慢跟辽人磨,最终肯定能打赢。

   但问题哪有那么简单?

   此战,不仅仅要打败坚决不肯投降的义州辽人余孽,还要防范一旁虎视眈眈的金国。

   如果压在前线的兵太多,影响到金国和高丽边境的力量平衡,金人会不会误判形势,认为高丽别有所图?

   万一战事迁延,本国付出巨大伤亡,金军会不会趁机入局,轻取义州?

   这点是极有可能的,因为之前高丽就是这么做的。

   所以高丽君臣最初议定再征义州时,就一再压缩征发兵力,挑选精兵,以质量换数量。

   前线攻城的兵力不能太多,后方用于压阵,防止金军趁机入局的兵力才是重中之重。

   这一仗,不仅要考虑军事上的胜负,还要考虑政治上的得失。

   最好是一战定胜负,

   靠本国强大的实力,震慑国力日盛的金国,警告其国不要试图东向。

   若是要付出超量人力物力,拼得巨大伤亡,才能拿下了义州。

   于私,将对自己的前程很不利,朝堂中,可有不少人盯着宰相的位置。

   当年,曷懒甸之战,尹瓘、吴延宠并没有输,甚至还赢了好几阵,还不是照样去职?

   于公,也会让高丽未来在与金国的国境争夺中,处于被动地位。

   尽管金国立国以后,完颜阿骨打一再对高丽释放善意,

   但高丽人并不相信这帮率兽食人的生番,

   甚至还要斩了金国遣来欲结兄弟之好的使者。

   直到女直人屡次打败强大的辽国,展现了恐怖的战力,

   才让高丽君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采取补救措施。

   高丽一面拒绝大辽派使要求夹击金国的诏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