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水浒新秩序

第九十二章 泥马渡江江江江江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122 2024-05-30 14:40

  蔡州治所汝阳县。

   门下侍郎耿南仲到底年迈了,接连劳累和精神上的多重打击之下,其人已经病倒,不能视事。

   起兵勤王的重任全压在了年轻的康王身上,赵构除了每日不时探望老相公外,便将大半精力放在催逼知蔡州事汪伯彦上。

   后者为康王的忠心所感,日夜不休亲自督办。

   结果,至少提前三天时间招募到了四千健儿。

   这几天,正在进行紧张的战前训练。

   赵构心忧王事,不仅全程催促勤王准备之事,还以亲王之尊深入校场,与低贱的士卒同吃同训,极大地激发了蔡州兵马的勤王决心。

   康王殿下还非常关注临安的军情,勤王之情迫不及待。

   昨日射术训练时,赵构便持弓矢对天神叨叨地讲:

   “若能射中此牌字,则必闻京师消息。”

   其人连续三箭,全中靶子中心红字。

   围观的士兵为其神射和忠心所感染,高呼“康王神技”不止。

   今日一大早,赵构起床后就寻汪伯彦、高世则等心腹为自己解梦。

   “孤昨晚梦见皇帝脱所御之袍赐吾,吾解旧衣而服所赐,此梦做何解?”

   解梦,解什么梦?

   这个时候,谁真的为康王解梦,谁就是真在做梦。

   皇帝所御之袍别管什么样式和颜色,都是通常所说的“黄袍”。

   官家赐臣下以腰带,受赐者都要再三辞受,不敢服之,更何况皇帝的袍子?

   任何人都不能穿皇帝的任何衣袍,哪怕是皇帝亲自脱下披上来的也不成。

   当年赵匡胤就是被人披上了黄袍,才“不得不”取代郭氏当皇帝。

   康王做什么梦没人管得了,但其人将这个身披黄袍的梦说出来,就已经不是暗示了,而是赤裸裸地宣示自己的野心。

   但大宋毕竟还没有亡,赵构都要托梦言志,汪、高等人心里清楚就行,有些话就不能公开说出来了。

   众人当即附和康王与官家兄弟同心,大宋必能江山永固,社稷顺利传承。

   兵马齐聚,文武效力,万事俱备的赵构唯一要等的就是朝廷最新的消息。

   天遂人愿,当日午时前,朝廷使者便赶到了汝阳,带来了其人最需要的“大义”。

   当日,穰东镇守军误报同军过境,惊慌失措的大宋皇帝赵桓接受了臣子们的建议,尽付康王统揽勤王兵马的元帅之权。

   为保证诏书顺利送达,赵桓又将诏书复制数份,全部以蜡丸封好。

   其人又派出了大臣十余人,分成五组出城传旨,还在太学招募了秦仔、张九成、冯朝英、甄邦杰等数名武学生,皆假邠门祗候之职,以充当斋诏护卫。

   结果,这些传旨使者要么途中走失,要么亡于盗匪之手,要么被同军抓获,仅有秦仔一人历经艰险赶到临安。

   待表明身份,找到康王殿下后,秦仔也顾不得休整,立即从发髻中取出蜡丸,当着众人的面捏碎,展开其中对宸翰黄绢三寸,宣旨道:

   “……檄书到日,康王构充兵马大元帅,王襄充兵马元帅,速领兵入卫王室,应辟官行事,并从便宜。”

   赵构跪拜接旨,起身后,不问理论上归于自己麾下的元帅王襄近况如何,也没打听使者沿途之凶险,张口便问临安是何等情况,陛下可安好?

   其人勤王之急切,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赵构等人出使后,便因同军封锁战场导致前后消息断绝,众人不知其踪,为了尽快将圣旨送达,只能选择了康王原本出使的路线一路走一路打听。

   秦仔这一组刚走到周土县,就发现了同军的斥候,幸好人少目标小及时避开了。

   但他们在随后寻百姓获取补给并打探康王、耿相公等人行踪时,却遭到了这些没有忠义之心的无耻小人出卖。

   同行的两名朝官被随后赶来的同军骑兵所获,秦仔年轻力壮反应快,及时拿了蜡丸逃跑,并最终靠躲进一个粪堆之中方才逃过一劫。

   同军的封锁太严密,百姓们也大半背叛朝廷,方城山要塞过不去,其人只能循着当初耿南仲所走道路进入蔡州,却阴差阳错找到了康王。

   秦仔着一路耽误了不少时间,到现在当然不清楚临安已经陷落的事实。

   但以同军的进军神速,再加上南阳百姓背弃朝廷的现实,却很容易推断出朝廷的情况肯定极度不妙。

   为了促使康王尽快出兵,其人只能添油加醋描述同军动作之迅猛,临安面临的形势之危急,天子苦盼勤王大军之急切。

   赵构闻言,捧诏呜咽不止,身边军民无不感动落泪。

   当日,大宋康王起兵于汝阳。

   南阳府在蔡州的西面,但因大胡山阻隔,大军基本不可通行。

   为安全起见,赵构选择先经颍昌府北上。

   其人的计划是做出攻击开封抄敌后路之态,引同军回师,以此分担南阳府的压力。

   如此,还能沿途吸纳愿意保驾勤王的忠臣义士,以不断壮大勤王队伍。

   待其部军队数量达到两万左右的规模以后,再联合河南府、京兆府等地兵马,一同反攻进入南阳的同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