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晋砺

第276章 监国 变身,幕落 幕开

晋砺 青玉狮子 2160 2024-05-30 14:43

  皇帝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样子,深深的透了两口气——任人都能看出他的激动,然后,看了眼棺椁之右垂首而立的那个人,转回头,面向群臣,声音发颤,高声说道:

   “诏:庶人遹……复皇太子位!”

   数百文武微微“轰”一声,接着,一片高低参差不齐的:

   “陛下圣明!臣等奉诏!”

   皇帝再透口气,声音依旧有点发颤:

   “皇太子……仁孝英睿,社稷赖之!朕……赖之!”

   顿一顿,“那个,朕熟思已久矣——”

   再一顿,“诏:其以皇太子监国!……一应军国重务,赏罚黜陟,皆禀监国而后行!”

   啊?

   有人心里嘀咕:会不会……略略心急了点?

   嘀咕归嘀咕,不过,数百文武,还是一片高低参差不齐:

   “臣等奉诏!”

   “监国谕曰……‘教’!三公台司,文武百僚,务必深体朕心,那个……精白赤心,戮力同德,遵‘教’而行!那个……以副朕意!

   “臣等奉诏!”

   “噗通”一声,那位一直垂首而立的“监国”终于跪倒在地,对着皇帝,伏地稽首,一声长嚎:

   “儿子……不孝!”

   *

   一场大戏,终于拉下了帷幕。

   另一场大戏,即将拉开帷幕。

   何天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过,他没有再次穿越,灵魂附体啥的,也是没有的,何天,就是假冒为经已化成了灰的司马遹。

   这场匪夷所思的大戏,出场人物众多,男猪脚之外,最重要者——

   司马衷,贾南风,徐登,文鸯,江统,司马乂,蒋俊,王敦。

   其中,最最重要者,自然是司马衷。

   冒太子,皇帝若不承认,啥都无从谈起。

   司马衷智商虽有限,但并不真是傻子,何天是不是他生的,还是分辨的出来的;他也没有受到任何胁迫,指鹿为马,是一个纯粹的理性和利益的选择。

   有人这样子给他摆道理:

   长沙王已大败于张方,而其兵力不过张方加成都之十一,洛阳失守,是迟早的事情。

   之后呢?

   之后,成都入洛阳。

   老十六心心念念者为何,陛下深知——先为皇太弟,然后,篡代!

   同为篡代,赵王和成都王是不同的。

   不同在哪里?——在陛下之生死!

   赵王篡代,陛下可一直安于太上皇之位,供奉阙否不说,至少,性命无虞。

   除了姓司马、资格老之外,就统嗣传承而言,赵王没有任何合法性——他篡代,奉陛下为太上皇,是唯一一点“合法性”。

   赵王若弑陛下,非但不能“绝众心”——陛下的兄弟、侄子一大堆,哪个都比他更有资格继承大宝——反会丢掉最后一点“合法性”。

   “篡代”变成了“篡弑”,必然给予对头更有力的口实,激其更大规模的“讨逆”浪潮。

   所以,只要赵王没发疯,他就不会杀害陛下。

   陛下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好像……是这个理儿……)

   老十六就不同了!

   陛下无子、无孙,就统嗣传承而言,老十六本就“依次当立”——天下人心目中,论伦次,论美望,他本就是最有资格继统承嗣的那一个!

   他“篡代”,甚至可能不被视为“篡代”。

   天底下,还有谁比他更有资格坐太极殿的宝座?——惟陛下一人耳!

   即是说,陛下乃其唯一之威胁。

   弑了陛下,即可除唯一之威胁,同时,未必会激起多大的反抗——因为已没人比他更有资格坐太极殿的宝座了嘛!

   所以,弑了陛下,真的可以起到“绝众心”的作用。

   知弟莫若兄,陛下以为,老十六会作何选择呢?

   (这个,这个……)

   情势如此,陛下何以自保、自存?

   (这个,这个……)

   不为非常之计,陛下非但无以自保、自存,连身后奉祀都可能断绝!

   万年之后,陛下在下头——

   唉!天天喝西北风啊?

   (这!这!……)

   何天,自然不姓司马,不是陛下所出,但正因为如此,他才是那个真正对陛下好的人啊!

   故太子死而复生而面容不可辨,不论摆出多少证据,还是会有人将信将疑乃至根本不相信的,也即是说,何天的“皇太子”——包括陛下万年之后彼继承大位,一直都会受到若明若暗的挑战。

   如是,何天会怎样待陛下呢?

   还用说——自然是拼了命的示天下人以“孝”呀!

   陛下生前,他对陛下的供奉愈丰愈盛,他的皇太子的位子就越稳;陛下身后,他对陛下的奉祀愈隆愈重,他的皇帝的位子就越稳!

   陛下想一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

   (嗯,是这个理儿!)

   前前后后的这些“理儿”,如果是别的人说给皇帝听,皇帝未必不以为你是来忽悠我的,可是,这些“理儿”,都是出于贾南风之口呀!

   而何天给贾南风开出的条件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