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看着浩荡的江面,思绪却怎么也不顺畅,始终忧思无尽。
“司马懿突然撤军,虽然对我军有利,可保江东无碍。可这其中缘由太过离奇突然。”
徐庶看向陈到,郑重说道:“我的直觉觉得,司马懿突然撤军背后的原因必定不简单。”
“如果能将他撤军的原因探查出来,我想可能会比我们保住江东之地的安危更有利!”
徐庶心中对这个想法尤为笃定,随即与陈到返回建业。
他要立即将这个消息快马通报长安,请陛下动用中原暗探的力量将这个原因探查清楚!
王基所部五万先锋军根本没有熟悉水战者,王基接到军令之后,内心是得到极大解脱的。正当他犹豫不决之时,这道军令给了他决断。
但后面遭到汉军水军截击的时候,他更加庆幸听从了司马懿的军令。
内心对司马懿的崇敬之情更甚,果然无人能对汉军的诡计如大都督一般了如指掌。
只有大都督才能挡住汉军的进攻,他们这些将军要想要创立功业,跟着大都督是没错的。
魏军水战不熟且拥挤在战船之上难以应战,所幸是王基撤退的速度够快,汉军水军只截住了他后卫的十余艘大船。
最终魏军以付出万余人伤亡的代价,撤回了北岸。
王基率所部撤回到北岸之后,他一下船便直奔司马懿所在。
一见到司马懿,王基二话不说,便跪地拱手说道。
“末将进军途中发现汉军果然早有准备,在末将撤军途中突遭汉军水军截击,所部后卫十余艘大船尽皆被汉军所击沉。”
王基颇为痛心的说道:“末将损失了一万余兵马,请大都督责罚!”
司马懿对此却毫无责怪之意,上前扶起王基。
“王将军你不必自责,此乃本督判断失误,责任绝非在你,而在本督。如果说责罚,本督该自行向陛下请罪。”司马懿说道。
听到司马懿没有任何责怪,反倒出言宽慰,王基心中更是感激。
王基激动说道:“大都督,遵从军令乃军人之天职。末将奉命出击,得失成败应皆由末将一人承担。大都督能够及时识破汉军之计,才挽救了末将及数万士兵的性命。”
“末将在此拜谢大都督!”
王基说罢,又再次向司马懿拜谢,而此次连他身后的毋丘俭和朱灵,也都躬身向司马懿拜谢。
司马懿看到如此场景,心中不由得大为满意。
“诸位将军不必多礼,此战诸位将军没有任何责任。是本督该感谢诸位将军能够安然将兵马带回来。”
司马懿说着,还向几人微微躬身施礼。
一番寒暄过后,王基不由得问道。
“大都督是如何识破汉军之诡计的呢?”
王基心中对司马懿的佩服就源于此处,阵前情况,是个将领都会怀疑,可没人敢如此断然的下决定。
不但王基有此疑问,一众将领对此也是十分好奇,尽皆侧目等着司马懿的解释。
司马懿对此并没有得意之色,只是略微说道。
“汉军作战向来狡猾,其有水军之利,我军不能及也。”
“且前方驻守江东的伪汉重臣法正突然去世,敌军知我在此,意在淮南,不可能没有防备。”
司马懿道:“当我想到此处,立即发觉敌军必定有诈!”
“若要陆战,敌军此时实力非我军对手。可一旦入水则生死难料。敌军就是在迫不及待的等我出奇兵,强渡长江。”
“我军不识水战,必为敌军所大败!”
司马懿看着长江水,怅然叹道:“浩荡长江之水不知吞没了多少英雄,怎可让其使我军遭受重创!”
司马懿如此解释,令一众将领心中叹服,但要说到他内心真实想法是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一旁的诸葛诞听了司马懿的解释,内心虽有些疑问,但也不好再说出来。
司马懿又对众将说道:“我军前番渡江作战失利,此次又险些中了敌军诡计,敌军水军纵横长江之上,此番必然会乘胜进军。”
“速传本督军令,在沿岸各处重要登陆之地设立营寨,派兵驻守,时刻防范敌军进攻!”
“喏!”
回到寿春的大本营,司马懿立即召来的心腹。
他之所以退兵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在站前接到的那一个消息。
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这句话放在曹丕和司马懿身上在合适不过。
曹丕给司马懿众多赏赐,既赏金银又赏女眷,你司马懿的心智岂能看不出的玄机。
可曹丕能跟司马懿玩阴谋,可司马懿却不能直接算计曹丕。只能以阳谋。
曹丕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那他自有人将朝廷上的一切消息传达给他,他自能做出判断。
曹丕已经近十日没有出现在朝堂上,所有朝廷政务及奏章全部由内监送往内廷处理。
曹丕虽然不能说是勤于政事,可这样的情况也绝非寻常!
司马懿心思敏锐的很快便联想到了,他之前见到曹丕患病的一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