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永明纪事

第149章 剑拔弩张

永明纪事 水罙 2017 2024-05-28 14:34

  九月九,重阳日,佩茱萸,食蓬饵,吟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吕氏春秋》记载:“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九月九日,历来便是登高远眺,赏菊出游,遍插茱萸的日子。这一日晚上,沈家在府中举办了赏菊夜饮宴。东西两府中皆在福州府的子弟聚集在池边赏菊夜饮。

   这是为数不多的,众子弟皆能聚集在一处的日子,因而更显珍贵。处处皆是欢歌笑语,尽情畅饮的模样。沈昭被这气氛感染,当下心里头亦生出几分感概来。

   如今处在大兴县的沈氏族人,应当也在进行这样的夜饮。可惜她父亲正身处岭南偏远之地,一双儿女亦在外游学,今年的重阳大抵是最枯寂无聊的。这可真是为子不孝。

   她靠在水榭的栏杆旁,一手拎着酒壶,一手举着酒意淡薄的菊花酒,轻轻抿了口。姿态潇洒,颇有几分青衫落拓之感。

   沈存尧端着酒杯过来,见她神色间隐隐带着惆怅,倒有几分意外。这样的神色在性情平淡的沈昭脸上可难得瞧见几回。

   他随即笑了起来,问道:“少明这般神色,可是心有所念?”

   沈昭微微叹了口气,神色怅然,道:“只是忽然想起远在家中的父母,心有所愧罢了。重阳佳节竟不能与其相伴,何以为人子?”

   沈存尧以为她想的是余氏族人,料想他们此刻远在西北黄沙遍野之地,满目皆是苍痍,哪有此地温柔,现下定然也是落魄而不复往日繁华。

   他后来又想起季方平一事,余怀昭哪里只是简单地忿其言行不当,程党与余家恩怨早在之前便已结下。也难怪她费尽心思谋划!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沈存尧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微微一笑,“少明在外游学,家中长辈应是甚感欣慰,定不会埋怨少明不曾归乡陪伴。”

   “沈兄此言在理。”沈昭回以微笑,见庭院里人声渐稀,又见远处的长廊缓步行来一群人,当下又道,“老将军怕是已然行来,我们不如先归席罢。”

   沈存尧的视线亦往远处一扫,微微颔首,领着沈昭往庭院里走去。他们刚坐定,一行人便已来到庭院中央。

   为首的正是东府老太爷沈行恪沈凤忱。西府老太爷沈行璋如今仍在辽东不便归府。随后便是沈存尧之父沈家大老爷沈清俭,还有三老爷沈清豫,以及西府的几位兄弟。

   行伍出身的人,平日里总有几分严厉,因而众多子弟一见他们过来,便不敢再传出更多的嬉笑之语来,只得规矩地坐好。

   沈行恪在前头入座,见后辈们皆有几分拘谨,便大手一挥,笑道:“今日是重阳佳节,该是赏菊夜饮之时,你们大可不必拘谨。”

   小辈们这才渐渐放开。

   先是向几位长辈行礼,而后再回到案几旁喝酒玩闹。

   等沈家子弟皆行礼后,沈昭亦上前同诸位长辈行礼。她来沈府之后,虽在此借住许久,却不曾正正式式地见过几位长辈。沈行恪等人一一受了她的礼,例行问了几句学业以及在福州府的见闻。

   沈昭亦应对得体。

   待几人不再出声后,便打算行礼退下,却听见沈行恪突然开口问道:“听闻余公子前些时日指点了沈家武学,可是确有其事?”

   此言一出,原本正在夜饮地众人皆慢慢放下酒杯,说话的声音亦小了许多,甚至于闭口不言。坐在不远处地沈存尧亦是听到了此话,面上顿时露出诧异之色来。

   他原本早已忘记此事,可今日这般提及,又猛地想起对方不仅指点过沈家武学,甚至于早在金陵之时便谈及沈家祖上行军布阵,威名震震。此事他一直未曾同家中长辈提及,现在却有些迟疑。

   沈昭早知有此一问,因而并不慌张,当下便十分坦然地道:“谈不上指点,晚辈只是恰好知晓其中谬误,因而指出来罢了。”

   沈行恪的眼神落在她身上,看似十分平和,又显出几分锐利来,“老夫听闻余公子出身书香门第,这武学之事竟也如此清楚,倒叫人意外。不知余公子师承何处?”

   沈昭毫不畏惧地直视他的眼睛,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

   “晚辈确实出身书香门第,可晚辈自小仰慕将军骑马行沙场,挥剑斩异贼的风度,因而习武。只是所学颇杂,家师亦隐于人后,不便多言。还望将军谅解。”

   沈行恪的脸色便微微一沉,看了她半晌,便道:“既然余公子不愿谈及师承何处,老夫自是不强求。老夫听闻余公子在寒舍这些时日,喜欢去海边赏景,不知余公子觉得此处风景如何?”

   沈家人果然还是知晓她的动向的。

   沈昭眼眸微沉,脸上笑容却不变。

   “晚辈深以为将军将此处打理得极好,民众和睦,衣食无忧。令晚辈心生向往。晚辈仍记得前些时日在金陵城外遭遇山匪一事。可恨罗浮教人目无尊卑,胆大妄为,竟敢堂而皇之地挟持世家子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