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永明纪事

第382章 该出山了

永明纪事 水罙 2639 2024-05-28 14:34

  梅姨娘是在黄昏时候咽气的。

   那会儿沈昭正在院子里修剪枝桠,听到这个消息倒是意外的心平气和。

   她被逼入绝境,得如此结果实属正常。如她自己所言,左右不过是一死,不如死在自己手里。

   至少永嘉侯那边不会过多追究。

   她最后把沈昭喊过去,是同沈昭做了个交易。只是这个交易并不如何公平公正罢了。

   因为她说的那些事,沈昭大多知晓,至多是求证一下。比如她确实是永嘉侯安置的眼线,留在沈家也是为了国玺一事。之所以会同罗浮教联络,是因为罗浮教听命于永嘉侯。

   但据她所知,罗浮教教众遍及各地,因此永嘉侯的眼线十分之广泛,随处可见。她会落在永嘉侯手里,也是因对方当年救助了他们一家老小,她甘愿为其谋事。

   但这些年在沈家,除去打听隐秘之事外,并未有过实际性的举措。也正是如此,她在永嘉侯那里地位并不高,许多隐晦之事更是不清楚。

   沈昭也没指望能从她这里得出多少东西来。

   只询问了霍尚穆之事。

   意外的是梅姨娘竟然知晓此人,并言明确实同永嘉侯有过来往。

   沈昭略一思索便明白过来,对方这招祸水东引也是建立在毁掉一颗棋子的基础上。霍尚穆未必不是永嘉侯的人,不过是他还有另一层身份罢了,否则怎听其命上门拜访?

   不过到底推出了霍尚穆,沈昭只能从他下手。

   而梅姨娘的条件也很简单,只希望沈昭能护住沈晖,尤其是她的亲事,不管沈行谨夫妇是什么态度,定不可让他们全权负责。原先那位苏公子,若是品性尚好,也未尝不可。

   这算是梅姨娘唯一的遗愿。

   与此同时,正院里亦传来消息。

   沈王氏被关进小佛堂,依沈明义之意,这辈子非特殊情况必不可跨出门半步。至于这特殊情况,也只是百年之后,入土为安之时罢了。

   沈明义没法儿狠下心,却也不可无动于衷。

   此事处置得悄无声息的,府邸上下也少有人谈论,但彼此都心知肚明,之前那事并未因王家三番两次地上门,就在沈明义那里打消半分疑虑。

   难得的是,沈行谨此次并无半句多言。虽则沈王氏是细作,可沈行谨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沈明义想必是已将家中隐秘之事尽数告知于他。

   但这事儿也算告一段落。

   之后,他们的矛头就都指向了霍尚穆。眼下既然知晓对方的身份有隐秘,就总能寻出一些蛛丝马迹来。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六月。

   京师的天气彻底炎热起来,素日的吃食多了冰镇酸梅汤这样的物什,连身上的衣裳都换成了淡绿,碧青这样的颜色,看着格外凉爽。

   这一日,沈昭正坐在树底下喝酸梅汤,一面看着西北递来的消息。

   这两年,增开边关马市后,榆林和宁夏同外邦商贩的来往愈发密切,许多以前不曾发展的生意如今也火热起来,听人说还有贩奴场。

   眼下沈昭手里看的正是有关贩奴场的一些事宜。

   部分是她安置在西北的暗卫传回来的,部分是她小舅传回来的。余五爷一向喜欢做生意,边关是大生意场,他在许久之前便插了一手,甚至还借行商之便,给沈昭查过一些事。

   就比如这贩奴场——

   在前朝之时,自由贩卖奴隶是合法的,但后来因有人借贩卖奴隶之便,将那些人据为己有,再加之以训练,其实力并不逊色于寻常的军士。俨然是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

   在前朝末年时,四处起战乱,手底下人手足够,往往就可成就一段大事业。正是这样的观念,使得各地大族纷纷蓄人,寻常百姓不可轻易处置,便将主意打到奴隶身上。

   最终爆发了战乱,成为压倒大楚的最后一根稻草。

   慕容氏初建大周时,基于前朝所犯错误,在修订律令时,就将贩卖奴隶合法这一项给取消了。各地的大型奴隶场自然早就不见了。

   但是眼下却越来越猖獗了……

   近些年,边关大大小小的战乱不少,若是九边重镇的军士去边关扫荡敌人的盘踞点,自然可俘虏不少人。还有国朝早些年在边境作战时抓捕的敌军和前朝余孽及其后人,都是罪奴。

   九边的将士们并不取其性命,只将人安置在特定的地方。后来,一些流放西北的罪犯亦被安置在此处。久而久之,这就成了所谓的奴隶场。

   本来他们的生死也是由官府决定的,所以如何处置也是由他们做主。

   于是就有了奴隶买卖。

   有些大户人家的人觉得新鲜,会特意从西北卖异族奴隶带回家使唤。且异族的女子亦有别样的风情,在风月行里是十分受欢迎的。

   所以一时间边境奴隶场大热。

   不过原先顾忌着上头,并不敢明目张胆地行事,多是微小谨慎。可近几年却……

   沈昭看着西北传来的信,忍不住细眉微蹙。

   这奴隶贩卖盛行,也谈不上什么好事。更重要的是,不知道有没有人趁此机会,蓄养奴隶,组建自己的护卫。若真有,情况便严重了。

   她叹了口气,立即让人磨墨。

   随即提笔回信,自是让人紧盯着奴隶场,看是否有人大量贩卖奴隶,若是真出了异动,也会有所防备。

   写完这些,随即看向最后一封信。

   竟是她的七表哥余怀梓的来信。

   沈昭看到署名的一瞬间,不仅有些呆滞,虽则她一直记得这位七表哥,也知道他惊才绝艳,气度不凡,但那都是许多年前的事了,她着实是有好几年不曾见过对方。

   至于书信往来更是没有。

   如今突然接到对方的信,惊诧是难免的。

   她随即打开来看,内容很简单,只有寥寥几句。无外乎是询问她近来可安好,数年不见,甚是想念之类的,又说自己之前给惠州府去了信,这才知道他们兄妹俩回了京。

   于是就写了一封信过来慰问,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不久后就会抵达京师,所以就想着提前同他们打个招呼。还有,沈昭的那些壮举,他多少有些耳闻,也想着到京师后定要细细商议。

   这下沈昭是真惊讶了。

   自余家遭贬后,余怀梓四处游学,看似求学问道,实则不过是掩人耳目,蛰伏而已,如今他直言要来京师,岂不代表要出山了?!

   可见这所谓的商议也暗含深意啊。

  喜欢永明纪事请大家收藏:(www.xs4.cc)永明纪事全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