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举世名医

第172章 面神经麻痹症

举世名医 道不尽平生 2185 2024-05-28 14:37

  张健医生笑了笑,抬起茶杯喝了一口,随后将多余的茶渣吐到了垃圾桶里。

   这时,门口进来了一位刚刚去做检查的女患者,40多岁。

   她手里拿着大大小小好几张检查单,并递到了张健面前。

   张健接过检查单首先看了看她的血常规,24项其中有嗜碱细胞和平均红细胞值两项有点增高,其他的都正常。

   血凝检查也正常。

   再看她的脑CT检查单,其中提示这位患者脑血管受压。

   经过这位患者的描述,她以前也做过微血管减压术。

   不过效果好像不大好。

   看着张健皱了皱眉头,周辰起身站到他身旁,也将检查单结果看了看。

   “小周,我想听听你的看法。”张健问道。

   周辰目光转向那位女患者,例行询问了一下病情。

   女患者主诉:

   近半年来,感觉左眼由阵发性跳动,但并没有引起重视。

   近半个月来跳动越来越频繁,而且已经扩展到了左侧的整个面部肌肉都会不正常抽搐了。

   周辰根据自己的经验,首先说出了他的诊断结果。

   “依我看来,这位患者很有可能是患了面神经麻痹症!”

   这样的诊断结果,和张健诊断的病情如出一辙。

   张健点了点头:

   “看来,咱们想到一块去了!”

   既然周辰都这么说了,张健也暗自确定了自己的诊断结果。

   这也能够从侧面证明误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周辰在张健的心中,已经成了权威的专家。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作为疾病鉴别诊断的教科书式的参考。

   接着,周辰说了说他的治疗思路:

   “急性期以控制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为治疗目的。”

   “常可选用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另外还可选用加兰他敏、B族维生素、烟酸、ATP、肌昔、细胞色素C等药物治疗。”

   按照名医系统给出的治疗经验看,这些药物都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

   如果要根治此病,选用中医针刺治疗法,能够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着疗效好,无毒副作用的优势。

   一念及此,周辰转问到这位女患者:

   “以前有做过中医针刺吗?”

   女患者摇了摇头,看起来有几分疑惑。

   这里可是市立医院的急诊科呀?

   怎么医生会推荐中医针刺疗法呢?

   她想。

   张健医生也看了看周辰,有些不大明白他的言外之意。

   于是开口问道:“小周啊,你的意思是中医针刺疗法对症疗效更加确切吗?”

   周辰点点头,眼神里闪着自信的光芒。

   目前,面神经麻痹症的病因未明。

   一般认为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均可导致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疼李,神经缺血、水肿出现面肌瘫痰。

   故,治疗上多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主。

   激素类和B族维生素类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的首选药。

   用以减轻神经水肿,促进神经髓鞘恢复。

   如同时伴有病毒感染,则常用阿昔洛韦口服用以抗病毒治疗。

   病情顽固的患者也可采用手术治疗。

   这是一般的西医治疗思路。

   也是目前西医上治疗这种疾病得到最多医生认可的治疗方法。

   接着,周辰阐明了中医关于此病的病因。

   “面瘫”在中医学中又被称为“口眼口呙斜、口僻、偏风口口呙”。

   最早的记述见于《内经》,是指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探讨颇多,就病因而论,不外乎内因和外因。

   古代医家多把此病归为“风证”,认为此病大多由虚邪贼风入侵引起。

   如《内经·灵枢》曰“:足阳明之筋……颊筋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故僻。”

   《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口呙候》曰“偏风口口呙是体虚受风,风入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今口口呙僻也。”

   张健医生就这么眼睁睁的盯着周辰一字一句的把这些话说完后,他听得一头雾水。

   毕竟,这是中医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

   作为西医出身的张健,自然不懂。

   更别说站在一旁的那位女患者了。

   她更就像是听天书一般,一脸蒙圈。

   不过她看向周辰的眼中,却不由流露出了敬佩的神色。

   名医系统中的医学知识浩如烟海。

   周辰能够信手拈来,在别人看来,还以为他这是在借此机会炫耀所学。

   周辰这会儿继续滔滔不绝的说道:

   除上述外因致病之说,另有一些医家认为病是由内因引起的。

   如《类证治裁》中认为口眼喝僻是因血液衰酒,不能荣润筋脉所致。

   《医内法律》云:“口眼喝斜,面部之气不顺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